释迦牟尼佛入涅槃后一百年,有一个比丘,名字叫优波毱。他修行成为了阿罗汉而且有六种神通。当时有一个比丘尼,已经一百二十岁,曾经在年轻的时候见到过释迦牟尼佛。优波毱就希望拜访这位比丘尼,向她请教佛在世的情况。优波毱先派弟子提前拜访这位比丘尼,告诉她自己马上亲自来拜访。在优波毱来到之前,这位比丘尼在门扇下面放了满满一钵盂的麻油。优波毱来到门前,很缓慢的推开门,但还是把麻油碰洒了一小部分。优波毱坐定后,向比丘尼请教:“您能不能为我讲一讲佛的容貌?”比丘尼说:“我那时候年少。佛来到我们的聚落,大家都说佛来了,我就跟着大家出来,见到光明就行礼拜,结果我头上的金钗掉在了地上,就掉在幽暗的大树林中的地上,可那时候佛的光明照着我们,连幽隐的地方都是明亮的,当时我就找到了金钗。从那以后,我就出家做了比丘尼。”优波毱又问:“佛在的时候,比丘们的威仪礼法怎么样呢?”比丘尼说:“佛在世的时候,有六个比丘最没有羞耻之心,但他们的威仪礼法仍然胜过你。我怎么能知道呢?因为六群比丘进入这扇门,不会令麻油从钵盂中洒出来。他们虽然行为不够好,但行、住、坐、卧还是不失去礼法,你虽然是有六神通的阿罗汉,但还是不如他有礼法。”优波毱听了以后感觉非常惭愧。所以说,一心敬慎。一心敬慎,善人相也。-《大智度论》
郁怛罗越,地名,译为“福地”。那里的人固定的寿命是一千岁,没有苦,常享受快乐。所以没有人出家,没有人受戒。诸天中的天人也是因为没有苦,享乐多,所以没有出家的人。我们所在的娑婆世界,享乐的因缘少,存在畜生、饿鬼、地狱三种恶道,有老、病、死,土地需要耕种才能生长食物,由于这些痛苦的存在,人容易对世间生起厌弃的心,见到老、病、死的到来,心会产生厌患;见到贫穷的人,知道是他前世因缘所导致,心中会对世间产生厌倦。由于这些原因,容易产生对智慧的追求和学习。就好比一个人,小时候勤苦,长大后才会有才能,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大智度论》
战国七雄蜂拥而起时,彼此间无不以智谋争高下,以武力决胜负,完全凭机巧诡诈行事。小人读《战国策》,拍案叫绝,以为妙计层出不穷。君子看了,唯有感慨叹息,觉得他们太可怜了!譬如鸠酒,虽能暂时止渴,而其毒却能致人于死地。清朝浙江平湖陆稼书先生,在选辑《战国策》时,将那些游说之士用贪用诈之事统统删去,只保留精华的几十篇文章,取名为《国策去毒》。可称得上读书有慧眼,不被古人瞒了。[按]知《战国策》有毒,可见秦汉以后之书也难免有毒,只不过其毒不同,在于明眼人之仔细审察。就如陆先生本人之著述,阐明义理固然很多,但其中墨守成规、附和俗见之处也在所难免。因此我读陆先生之书,就采用陆先生读《国策》之法。此并非轻易诋毁陆先生。书是天下古今公共之物,道是吾人本性中固有之理,正因为尊敬先生,所以不敢过于恭维先生、曲从先生了。
摘自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国策去毒
福建福清文绍祖之子,与柴家商议联姻之事。随即行聘定亲,不料柴家女儿忽然得了疯病。绍祖因其有恶疾,想要退婚。绍祖妻大怒说:“我有儿,当使他顺天理,自然福泽久长。若背礼伤义,恐怕难免招祸殃。”所以仍迎娶柴家女儿回来完婚。第二年其子登科,柴氏女之病也好了。后来生了三个儿子都显贵。[按]自古以来,娶盲女病女为妻的,其人大多身荣子贵。没有其他缘故,只因其存心仁慈厚道。能为上天包容一人,上天自然也会优待其人。
摘自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不弃疯女
达二迦比丘用漂亮的赤红色的瓦盖了一座房子。释迦牟尼佛见到后,在已经知晓内情的情况下(佛能知一切,常知而故问),仍然故意问阿难尊者:“这是什么?”阿难尊者回答说:“这是制陶师的儿子出家做了比丘,他的名字叫达二迦。他之前建了小的草房子,都被放牛的人毁掉了。他建了三次草房子,被放牛人毁坏了三次。所以这次他做了红瓦房。”佛对阿难尊者说:“去把这个瓦房拆除。”为什么呢?非佛教徒看到这样漂亮的僧房就会说,佛大师在世间的时候,存在这样贪恋物欲利养的有漏法。这是违背佛教教法的。-《大智度论》
一切贤圣,心无所著,不贪身,不惜寿,不恶死,不悦生。-《大智度论》
北宋河南名儒程颢,字伯淳,学者称为明道先生。少年时喜好打猎,后来见到濂溪周敦颐先生,顿时发愿不再打猎,并说自己对此已没有兴趣了。濂溪先生说:“你先不要说得这么轻松。只不过此种杀心暂时潜藏未发罢了。有朝一日此心萌动,还会像以前那样的。”过了十二年,程颢偶然见人打猎,果然有欢喜心。这才相信濂溪先生之言不错。[按]戒杀放生,是为善去恶中极容易之事。断除打猎,又是戒杀放生中最粗浅之事。以明道先生之贤,又经十二年的道学熏陶,而内心中之杀机尚未能断尽。由此可知,那些精严戒律的高僧,受到天神的敬礼自是理所当然了。后来明道先生任南京上元县主簿,见到乡下人多用胶粘在竿上取鸟,先生即派人把胶竿全部折断,并且下令禁止捕鸟。大概此时他的一片杀机已完全断尽了。可见慎独功夫不易,何止是十年读书才去掉我慢心,十年读书才去掉名利心呢?
摘自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见猎心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