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法因缘生。是法说因缘。是法因缘尽。大师如是言。-阿说示比丘
磨灭之法,皆归无常。诸法空无有实。-须菩提
本愿
本愿就是本来的愿望,固有的心愿。指“因位”之誓愿。全称本弘誓愿。又作本誓、宿愿。
佛及菩萨于过去世未成佛果以前为救度众生所发起之誓愿。于因位发愿至今日得其果,故对“果位”而称本愿。
又“本”作根本解。菩萨之心广大,誓愿亦无量,唯以此愿为根本,故称“本愿”。
护持寺村,在河间县以东四十里。那里住着一位姓于的农夫,他家小康,日子还算过得去。一天夜里,于某因事外出,有几个盗贼从于家的屋檐上跃下,挥动大斧头乒乒乓乓把门劈开。当时,家里只有妇女和小孩子,他们吓得趴在床上打哆嗦,惟有听天由命而已。在这紧急的当头,他家所饲养的两头牛,突然怒吼着跳进屋里,奋起犄角与盗贼博斗。在刀斧交加的情形下,二牛愈斗愈勇。盗贼们纷纷受伤,终于狼狈逃窜而去。 这二牛为什么这样拚命护主,说起来还是有前因的。原来乾隆癸亥(1743)年,河间县闹了大饥荒。许多养牛人家买不起草料,多半把耕牛卖给了屠宰场。这两头牛被赶到屠宰场门前的时候,悲哀地趴在地上吼叫,不肯往前走。于某见了,心生怜悯。竟脱下身上的衣服当了钱,把这两头牛赎过来,自己忍着寒冷把牛赶回家。所以,牛在危急时刻誓死报效主人,自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强盗在屋里作案,牛是关在外院的牛棚里,怎么会知道房院里发生了险情呢?而且牛又是个庞然大物,动作并不矫健敏捷,又怎么能闯出坚固的牛栏跳墙而入呢?这里面想必有某种力量在暗中主使着,而这主使的,不是鬼神还能是谁? 这个故事是乾隆乙丑(1745)年冬在河间乡试的时候,刘东堂对我说的。刘东堂就是护持寺村人。他说,他还亲眼见到这两头牛,它们身上都还留着好几处伤疤。 -《阅微草堂笔记》
有许多事如从情理上讲,是不可能发生的,但事实上往往会有。而且经过仔细的考究,又完全在情理之中。人们往往对某些事无法理解,便认为不可能有,这未免过分的固执。
献县近几年就发生了这样两件事。
其一是:韩守立的妻子俞氏,她对祖婆婆特别孝顺。乾隆庚辰(1760)年,老人家双目失明,俞氏千方百计为她延医用药,又在神佛面前为她祈祷,但都没有效验。后来,有个狡黠的人对俞氏说:“你在自己身上割一块肉,点燃了去求神保佑,你祖婆婆的眼睛就会好的。”俞氏不知这是在愚弄她,竟真的照他所说的去办了。过了十几天,老太太的双目果然复明。
当然,轻易受人哄骗未免愚蠢,但正因为她心地单纯敦厚才特别的真诚,因为她真诚,才感动了鬼神来帮助解除了她的困苦。这便是于情理之外又具有至理在。
其二是:有个乞丐叫王希圣,他双脚萎缩蜷曲,要用屁股代替两脚,用两臂支撑着走路。一天,他在路上拾得二百两银子,他便把这装钱的口袋藏在草丛里,自己坐在一旁看守,等待失主来认领。一会儿,商家主人张际飞仓皇跑来寻找。王希圣问明情况,听他所回答的失物式样、钱数完全相符,便把钱口袋归还给他。张际飞对王希圣千恩万谢,并拿出一部分银子酬谢他,王希圣坚决不受。张际飞又表示愿意把他接回家,赡养他一辈子。王希圣辞谢说:“我身体残废,这是我前生造的业,上天对我的惩罚。我如果违背天意去坐享现成,将来必遭更大的祸难。”说罢,毅然离去。
后来,王希圣困卧在裴圣公的神祠里,忽然有个醉汉用力拉拽他的两腿,使他痛不可忍。醉汉走后,他那两只蜷曲的脚竟能伸直,并且可以站起来走路了。从此他自谋生计,到了乾隆己卯(1789)年他才去世。
张际飞原是先祖的门客,我曾经见过他。他讲起王希圣拾金不昧的故事,讲得非常详细。
王希圣做了好事,收下些报酬原是应该的。但是,他乐天知命,不接受意外的报酬。所以神明就改变他的命运来作为他的善报。这不也是情理之外的理所当然吗?
前辈戈芥舟曾把这两个故事载入献县志中。一些讲学家批评他不该把这种怪异故事写入县志。我认为戈先生所修的县志,除了记载乩仙联句和王生丧子这二条属于他不忍割爱之外,全书皆体例谨严,颇具史家手笔。他把以上两则故事写入县志,正好说明匹夫匹妇的高贵品德足以感动神明。可以用来砥砺薄俗,激发人们向善之心。这不能算是无原则地把小说家的滥言载入地方志。
人身难得:一次,释迦牟尼佛与舍利弗一起走路的时候,一只鹰追逐一只鸽子。佛用身影覆盖住鸽子,鸽子就没有任何恐惧,舍利弗用身影覆盖住鸽子,鸽子就依旧恐惧惊慌。舍利弗问佛:“您和我都已经没有贪瞋癡,为什么鸽子的表现不同呢?”佛说:“你的贪瞋癡习气未尽,所以鸽子仍旧恐怖。”佛又问舍利弗,这只鸽子过去多少世曾经是鸽子?舍利弗入定后,看到过去八万大劫中,这只鸽子都是鸽子,再久远的事情他就看不到了。佛又问舍利弗,未来经过多久这只鸽子能够脱离鸽子的身世?舍利弗入定后,看到未来八万大劫中,这只鸽子都没能脱离鸽子的身世,再久远的未来他就看不到了。佛告诉舍利弗:“这只鸽子在经历了任何声闻、辟支佛所能看到的极限时间后,再经历像恒河的沙子一样多的大劫,期间都是鸽子。在此之后,罪业消尽,在五道中轮回而得人身。再经过五百世,得利根。那时候,有佛度无量众生后入无余涅槃。佛的遗法在世的时候,这个鸽子转世的人能够在家遵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他从比丘那里听到赞佛的功德,于是初发心,愿意自己将来成佛。然后,在三个阿僧祇劫中,修六波罗蜜,十地具足后成佛,度无量众生后入无余涅槃。-《大智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