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中。-《大智度论》(观一切法,非常非无常,非苦非乐,非空非实,非我非无我,非生灭非不生灭;如是住甚深般若波罗蜜中,于般若波罗蜜相亦不取,是名不住法住。若取般若波罗蜜相,是为住法住。

不执著于佛法就是在般若波罗密中。
观察到一切佛法都是:不是恒常也不是无常,不是苦的也不是乐的,不是空无也不是实在,不是我也不是没有我,不是生灭循环也不是没有生灭;像这样处于深奥的般若波罗蜜中,对于般若波罗蜜的形式也不执着,这就是不执着于佛法。如果存在对于般若波罗蜜形式的取舍分别,就是执着于佛法。



堂兄万周说:交河县有位农家媳妇,她每次回娘家时都骑着一头驴。那驴生得健壮,性情驯良,不用人驱赶便能认路。那媳妇的丈夫忙的时候不能送她,她便骑着这驴自己往来,从来没出过差错。

有一天,她从娘家动身时比往常晚了一点,天色阴沉,没有一点月光,她辨不清东西南北。这时候,那驴忽然一反常态,凶暴地乱跑起来,驮着她闯入丛深的高梁地,使她迷了路。走了大半夜,来到一座破庙前,那儿只有两个乞丐住在殿廊下。那农家妇进退无路,只好与他们栖息在一起。

第二天,两个乞丐把她送回家。她丈夫是又愧又恨,要把这驴卖到屠宰场去。

夜里,这位农夫梦见有人对他说:“这头驴前世做人时偷了你的钱。你派人追捕他,他奋力逃脱了。你就嘱咐捕役把他妻子捆来,羁留了一个晚上。他今世托生为驴,是他前生偷钱的报应。驮着你媳妇闯入破庙,令你悬望不已,是对你前生拘留他妻子的报应。因果就此了结,你何必又要采取报复手段,结下来世的冤怨呢!” 农夫一害怕,忽然惊醒。他痛自忏悔,决心不再报复。那头驴也在当天晚上忽然死去。-《阅微草堂笔记》


布施为涅槃之初缘。-《大智度论》


大月氏国的弗迦罗城中,有一位贫寒的画师,名叫千那。他到东方的多利陀罗国作画十二年,得到了三十两金的报酬。

之后,他回到本国,到达弗迦罗城,恰巧听到击鼓作法会的声音,他便循声前往观看。他见到众僧法相庄严,就生起清净信心。他就问管事的僧人:“给这些僧人做一日饭需要多少金?” 

管事的僧人回答:“三十两金就足够做一天的饭。”

画师听后,就把自己身上携带的三十两金全数交付给管事僧说:“请您为我做一日饭供养众僧,我明天再来。”

他就这样空手回到家。他的妻子问:“你在外面作画十二年,得了多少报酬?”他回答说:“我得了三十两金。”妻子又问:“三十两金在哪里?”他回答说:“三十两金已种在福田中。”妻子追问:“种在什么样的福田?”他回答说:“布施给众僧。”他妻子听后大怒,用绳将丈夫绑起来,押送到官府治罪。 

到了官府,大官问:“你为什么绑夫送官?”千那的妻子答:“我丈夫精神有问题,十二年做工得三十两金,不怜悯妻儿,全数送给他人,依照官制法令,我就将他捆绑送来,请大人明察治其罪。”

大官问画师:“你为什么不将钱供给妻儿而送给他人呢?”画师千那答言:“我先世不行布施功德,今世贫穷,遭受诸多辛苦。今幸遇僧宝福田,若不及时种福,后世还会贫穷,贫贫相续,永无脱免之时。我今希望顿舍贫穷。所以我将三十两金全都布施众僧。”

大官是敬信佛教的优婆塞,听到这答语后,大加赞叹:“难能可贵,辛苦多年得此微薄的报酬,全都布施众僧,你是真善人。”说罢,大官即脱下自己身上的璎珞赠给画师并将自己所乘之马与自己的一个庄园施舍给画师说:“你发心施金给众僧,尽管众僧还未食,但你所施金,就像谷子尚未种植但根芽已得生长(比喻现在的花报),丰硕的果实还在后面(比喻后世的果报)!”所以说以艰难获得的财物,真心全部布施,所获得福报最多。-译自《大智度论》

农历二月初八,世尊出家日。世尊29岁出家,6年苦行,35岁悟无上正等正觉,住世说法45年,期间3转法轮,讲苦集灭道,讲无相无住,讲本来清净,80岁入无余涅槃。佛不是神明,并非宗教意义上的神,因为诸佛都是生在人间的凡人《增壹阿含經》:“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又有:“出值佛世,闻因缘法,名为缘觉;出无佛世,自然得悟,名为独觉。”我们生活的年代距离佛在世已过2505年。世尊生于公元前563年,世尊涅槃于公元前483年,之后500年,也就是公元17年前后进入像法时代,之后1000年,也就是1018前后进入末法时代。我们现在就处于末法时期,末法时期一共为5000年,也就是大约再经过3996年之后佛法隐没。所以,应该珍惜能够学习佛法的每一天,不断修行。


不恼众生,善心慈愍,是为佛道因缘。
观知诸法真空,是为涅槃道因缘。
-《大智度论》


阿输伽王(就是阿育王)有一天令人制作了八万幅佛的画像,他虽然还没有悟道,但对于佛法很感兴趣。他每天请比丘来宫中供养佛像并留比丘在宫中讲佛法。有一天,一位相貌端正的年少比丘来到宫中讲法,就坐在阿输伽王身边。这位比丘口中有异香扑鼻。阿输伽王心中很疑惑,怀疑这个比丘想用香气迷惑王宫里的人。于是阿输伽王问到:“你口中有什么?张开嘴我看看!”年轻比丘张开嘴,国王什么也没发现。国王又命令这比丘用水漱口,可漱口之后香气如故。国王很惊异,就问:“大德,你的香气是刚有的还是早就有?”年轻比丘回答说早就有,并非刚有。国王问多久了?比丘说:“在迦叶佛在世的时候,我就汇集了香气的因缘。已经很久了,经常像刚刚产生一样的香。”国王更不解。比丘说:“我曾经在迦叶佛在世的时候,做一名说法比丘,在大众中,欢喜演说迦叶佛的无量功德和诸法实相,无量法门,经常赞叹教诲众生,所以从那时起,常有妙香从口中出,世世不绝。”阿输伽国王听了,对自己刚才的嗔怪感到很惭愧,赞叹到:“说法的功德居然能有这么大的果报!”年轻比丘说:“这只是花,还不是果。”国王问为什么呢?比丘说:“果报有十项:1.赞佛功德,让一切普闻,果报是得大名誉。2.赞佛功德,令一切众生欢喜,果报是世世常端正。3.为人讲如何消罪得福,令众生得安乐,果报是自己常欢乐。4.赞佛功德,令一切众生心伏,果报常获恭敬。5.说法像明灯,果报是威光如日。6.赞佛功德,能悦一切,果报为人所爱。7.赞佛功德,无量无穷,果报辩才不可尽。8.赞佛妙法,一切没有超过佛法的,果报是大智慧清净。9.赞佛功德,令人烦恼消除,果报是自己不再有结缚而且尘垢尽。10.结缚尽,可以入无余涅槃,是第十果报。”阿输伽国王听后心悦诚服。-《大智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