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藏尼对六祖惠能大师说:“我研读《涅盘经》多年,劫仍有许多不解之处,希望能得到指教。”
六祖大师对她说:“我不识字,请你把经读给我听,这样我或许可以帮你解决一些问题。”
无尽藏尼笑道:“你连字都不识,怎谈得上解释经典呢?”
六祖大师对她说:“真理是与文字无关的,真理好像天上的明月,而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手指可以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并不就是明月,看月也不一定必须透过手指,不是这样吗?”
纤欲净尽
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祸福密移。迷者罔觉。
行善如春园之草。虽然你没看到福气增长,但每天都在增长。
行恶如磨刀之石。虽然你没看到福气减少,但每天都在减少。
福和祸都在不断变化,只是不明白道理的人没有察觉。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吉凶祸福皆由心造
福祸与苦乐,都是由业力导致的,都由心来决定。瞋恚与邪淫导致投生于地狱的果报,吝啬与贪婪导致投生于饿鬼的果报,愚痴导致投生于畜牲的果报,自我膨胀导致投生于阿修罗的果报。如果坚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就导致投生于人的果报。如果坚持“三种身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四种语业(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及三种意业(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就导致投生于天界的果报。如果证悟了人间的空相,就导致成为声闻的果报。如果知道心性脱离于因缘,就导致成为缘觉的果报。如果同时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就导致成为菩萨的果报。如果真性慈悲而平等,就导致成佛的果报。心净的人周围自然有香台宝树,自然投生于净的世界。心垢的人周围常有丘陵坎坷,容易投生于污秽的地方。人的这些遭遇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只是最初的一个念头导致的。除了自己的心,不要去其他的地方寻找原因。-《感应篇汇编》
古人常说,每天要反省自己,无非是要时刻保持操守和存心,使得自己心镜明亮,无有尘垢。心镜明亮,那么善恶自己可以做主。善恶自己可以做主,那么得祸还是得福也就可以自己做主。所以说人的命运在于自己,也就是取决于自己的存心。
正心之始,当以己心为严师。
如说话觉得不是,便莫说。做事觉得不是,便莫做。
瑞岩寺的师彦和尚是浙江丹丘瑞岩寺的僧人,他是唐代禅僧岩头全奯禅师(828~887)的弟子。师彦和尚总是坐在庭前的石头上大声自问:“你的心清醒吗?不要被蒙蔽!”然后他自己回答自己:“是的。清醒。不敢被蒙蔽。”
行坐语默,都瞒不得本心。
明代高攀龙说:每天晚上,默默检视一天中的所作所为。如果没有心性上的长进,就是虚度了一天,流逝的时光是很可怕的。所以珍惜每一分时间的人,不会让邪思妄念有瞬间占据自己的心。
无欲故静。有主则虚。
昨天你看到一样好吃的东西,你忍不住吃了两份。如果今天你再看到同样的好吃的东西,你忍了忍只吃了一份,那么你就变了,你就是新人了。昨天你特别恨一个人,你一听到他名字就想揍他。如果今天你再听到他的名字,心里还是很恨他,但你不再想揍他了,那么你就变了,你就是新人了。如果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对于同一件事情的想法都是一样的,那么这一天你就虚度了,因为你的心没有成长。如果对于同一件事情,你的态度和想法发生了变化,那么你就没有虚度这一天,因为你的心在成长。成长有反复。有时候前进两步后退一步。但只要不停地前进,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完全不一样了。很多人坚持很久,有的坚持一辈子,有的坚持很多次轮回,有的坚持无数劫。所以有人成为圣贤,有人成为罗汉,有人成为菩萨。心是衡量年龄的唯一标准,心在变,你就还活着。心不变,就已经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我相:我,我的,我所,于我,我觉,我慢…
人相:人心,人性,人欲,人情…
众生相:进食,繁衍,趋利避害,生,老,病,死…
寿者相:以生命的形式存在。
无四相大概指的就是消除以上四种相。
无四相是心态,不是最终目的。经上说,应该在无四相的心态下“修一切善法”,才是正确的方法。所以不可以因为“空”而放弃“善”。
日初出,最先被照亮的是群山的高峰,然后平地和峡谷才被照亮。释迦牟尼佛刚刚证悟佛法的时候,最先追随佛陀悟道的,是阿若憍陈如比丘等五位比丘,以及一千名大比丘。为什么他们有机缘最先悟道。以下是佛陀讲述的因缘两则:
因缘一。久远劫前,有一个国王,名叫慈力。这个国王天性慈悲,常常怜悯一切众生。他不但自己慈悲,还教化国民做善事。所以当时的国家,人人向善,没有战争和诉讼。因为民间元气祥和,国中的鬼怪无法侵害人民,所以嗜血的鬼怪都非常饥饿,以至于鬼怪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其中有五个鬼王,来到国王面前,把自己的痛苦对国王说了,他们说:“我们这些鬼,本来依靠人的血气得以存活。现在你们国家的人都行善,我们邪恶的东西不能侵犯正气,所以我们已经好久没有吃过东西了。你非常慈悲,能不能救救我们?”国王听了这些话,心里生起伤感,他决定布施给这五个鬼王。于是,国王拔出自己的佩剑,把自己的身体刺破五处,对鬼王们说:“你们来吸取我的血吧。”五个鬼王吸足了血,非常感激国王。国王对他们说:“你们作为鬼,是非常痛苦的。你们应该想着自己要改变自己,修善积德,恢复自己原本的清净自在之身。我现在用自己身体里的血救助你们的饥渴,使你们安乐。将来,如果我能悟道,我会用我的法身的血,去救助你们的灵魂上的饥渴,使你们得到解脱。”当时的慈力国王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佛,当时的五个鬼王就是最先证悟佛道的五比丘(包括阿若憍陈如比丘)。
因缘二。久远劫前,有一个叫做波罗奈的国家。当时有一个仙人,名字叫羼提波罗。他和五百弟子在林间修行忍辱。一天,国王与妃子和宫女去山中游玩。国王走累了,就在树林里睡着了。妃子和宫女就走入森林。她们看到仙人坐在林中,姿态端庄,容貌非凡。于是她们就围绕在仙人的周围,听仙人说法。国王醒来,发现妃子和宫女都不见了,就和大臣来到树林中寻找。国王看到妃子和宫女围绕在仙人旁,心中非常嫉妒和气愤。国王质问仙人:“你修行的是什么法”仙人说:“我修行忍辱”国王就说:“我看你是否能忍耐”于是国王挥剑砍掉了仙人的双臂。国王又问仙人:“你修习的是什么?”仙人容貌不改地说:“我修习忍辱”国王又砍掉了仙人的双脚,问仙人:“你修习的是什么?”仙人容貌不改地说:“我修习忍辱。”国王又砍掉仙人的耳朵和鼻子,问:“你修习的是什么?”仙人容貌不改地说:“我修习忍辱。”仙人的五百弟子都很伤心,来问仙人是否很痛苦。仙人说:“我的心没有变,安忍如故。”国王问:“你凭什么说你修习忍辱,有什么凭证?”仙人说:“如果我确实修习忍辱,我的伤口自动愈合,我的血都变成乳汁。”话音刚落,果然伤口全部愈合,血变为乳。国王看到奇迹发生,非常惊恐,对仙人说:“我无故伤害仙人,请你慈悲,原谅我。”仙人回答说:“现在你用有形的剑割截我的有形的身体,将来如果我成佛,我先用智慧的剑截断你的贪、嗔、痴。”这时,山里的精灵看到国王伤害仙人,就非常气愤,兴起雷电,想害国王。可是,仙人对着天空说:“如果是因为我,请不要伤害他。”国王于是脱身回到王宫。国王为了忏悔,就邀请仙人来王宫接受供养,并给大家说法。这时,有一千异教徒非常嫉妒,就把尘土和粪秽撒到座位上。仙人看到这一千人做了这些不道德的事情,就说:“我现在修习忍辱,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将来如果我悟道,我先用佛法的水洗去你们心灵上的污垢,去除你们心灵上的污秽,使你们永得清净。”当时的仙人,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佛。当时的国王就是后来的阿若憍陈如比丘,当时的一千异教徒,就是后来首先悟道的一千佛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