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应离一切相发无上正等正觉心。
正念的三个层次:人空,法空,空空。
第一层,也是最基础的一层,人空。一切关于“我”的内容不再贪著。“我”包括外在的“我”和内在的“我”。依靠修习布施,可以灭除“我”,从而达到第一层的境界。
第二层,中间一层,建立在达到第一层的基础之上,法空。所有指导人达到目的的法本来是空幻的,因为法仅仅是针对不同的问题产生的解决方案,一旦问题消失了,法自然就消失了。所以,一切法本来没有。修习四念住,从“身”“受”“心”“法”四个方面,建立持续及稳固的觉知,可以达到或超越第二层境界。
第三层,也是最高一层,空空。空本身相对于非空,仍属于有和无之间的对立。对立即非佛法。佛法为不二法门。因此,空与不空都不是究竟。《境界经》对此讨论的非常深入。
欲界的你我还在为衣食烦恼的时候,恐怕还在第一层境界之外。
作一个鼓励者。世界已经有很多批评家。—戴夫·威利斯
佛,梵语,汉语意为“觉”。觉者,无分别义,无生灭义,离一切相。菩萨,梵语,汉语意为“觉而有情”。有情者,慈悲喜舍。我们距离释迦牟尼佛灭度2500年,经文尚在。我们距离下一尊佛-弥勒菩萨成佛还有56亿7千万年。虽然正信的佛法是离相法,离相仍然从有相开始,并且以有相为基础。波罗蜜,梵语,汉语意思是到达彼岸。六波罗蜜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修持六波罗蜜,诵读正信佛教的经典(千万不要读伪经),也许是我们有缘遇到弥勒佛之前,最有意义的生命功课。
沈老婆子说:她们村里有个名叫赵三的人,这人和他母亲都在郭家做佣人。
他母亲死后一年多,有一天晚上,赵三躺在床上,似睡非睡,似梦非梦,听见他母亲对他说:“明天下大雪,墙头底下,有一只冻死的老母鸡,主人要赏给你,你千万别吃。我活着的时候,曾偷过主人三百钱,阎王爷便判我转世为母鸡来还他的债。如今,我下的蛋已经够还清这笔钱的数目,我也该去了。”
第二天,果然下了一场鹅毛大雪,一只老母鸡冻死在墙角下,主人便赏给赵三。赵三不肯炖着吃,暗自流着眼泪把它埋了。主人非常奇怪,再三追问他为什么不吃,赵三无奈,才说出真情。
这是近几年内的事(纪晓岚所述)由此可见,世上那些供御骑的驴马,那些受人宰割的猪羊,皆必有前因,只是人们不知道罢了。
而那些奸滑凶狠,明抢暗窃的人,也必招致将来的恶果,只是没人去多想这些罢了。
请记住这一点:痛苦全在您的心里。如果要成长,就需要去解决问题和痛苦所在。 通过面对痛苦,您将更清楚地看到自己面临的悖论和问题。 尊重他们并解决他们会给您智慧。—Ray.Dalio
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听堂叔灿若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在我们老家有个齐某人,因犯罪被发配到黑龙江去服劳役,已死在那里有好几年了。他的儿子稍长大,就想把父亲的遗骨从北大荒迎回故乡安葬。但家境贫困,连往返的盘缠都没有,怎么去得了?为此,齐某的儿子常常心怀忧愁,不胜惆怅。
有一天,这小子偶然得到几升小豆。他就把这小豆碾成粉末,和水揉成丸,表面上有滚上一层赭红色。然后他就假冒为江湖郎中,一路走,一路卖假药,借此骗取几文钱,权做行路糊口之用。令人奇怪的是,沿途中凡买他这药丸吃的人,无论大病小病,甚至是危急不治之症,吃了就好,药到病除。于是,大家互相转告,这小子一时很有点名气,他的假药也卖了好价钱。
他就靠着这钱,到达了父亲服役去的戍所。他寻觅到父亲的遗骨后,小心地装进一只特制的小箱子里,然后背着箱子踏上返回故乡之路。
当他途径一处偏僻的地方,突然遇到三个强盗。他急忙扔下行李盘缠,背着箱子就跑。强盗追上他,抢过小箱子打开一看,里面装的竟是骨骸。强盗觉得奇怪,问他为什么背着箱子里的骨骸拼命跑?他不由得泪下如雨,如实地陈述了他为迎取父亲遗骨所经历的种种艰辛曲折。
这些强盗听了很同情他,就把抢夺来的财物归还给他,还赠送些散碎银两,以备路上用。他更是磕头称谢,感激涕零。
忽然,一个强盗捶足顿胸,放声大哭起来,伤心地说道:“像他这么个瘦小虚弱的小辈,还能不辞劳苦来到数千里之外收还父骨,我是个堂堂大丈夫,整天自命为豪杰,反而不能做到么?二位兄弟在这儿好好住着,我马上动身到甘肃收取先父遗骨去了。后会有期!”说罢,挥泪拱手,往西北方向而去。另两位强盗喊道:“大哥!你既然要去,也得回家向嫂夫人说一声呀!”那位强盗竟连头也不回,只管往前走去。这是因为他受到感动太深了,情发肺腑,是以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可惜,事过境迁,他的孝行并未流传于世。我写的《滦阳消夏录》等诸书,竟忘记了记述这件事。乾隆葵丑(1973)年三月三日,我住在海淀官衙值班室里,偶然想到这件事,就把它记录下来,以补地方志记载的遗漏。倘若还有类似德行未得到宣扬,而他们的幽灵又尚未泯灭,希望能默默地启发我的由衷吧!—纪晓岚
关于心的退失。渡河一共有十条船,乘坐任何一条船都可以渡生死海。然而从朝至暮,忙忙碌碌,究竟有没有半只脚踏上任何一只船才是问题。临睡前反省自己,今日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慈、悲、方便、不退”十条中,可曾花半点功夫?《庄子·知北游》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切莫退失本心,辜负了这一次“忽然之间”本应赋予我们的意义。
北宋名将党进,曾经两次带病远征北汉。一次,党进听人说评书,说书人正头头是道地评论当年楚汉相争的时候,韩信如何如何。党进当即把说书的人呵斥赶走。
有人问党进为什么把说书的人赶走?党进说:‘此人在我面前说韩信,他在韩信面前必然也会说我,这类话怎么可以听!’
千古以来,人们都笑党进傻得可爱。却不知这正是他绝大聪明的地方。那些只喜欢听人在自己面前说韩信,却没有想到别人在韩信面前也会说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大傻瓜!”
反过来,如果你不听别人对你讲其他人的闲话,其他人就很难会听得到关于你的闲话,这的确也是一种远见卓识的高论啊。
国清寺位于中国浙江省。 它建于隋代598年,在雍正(1722-1735年)期间进行了翻修。 这是由智者大师(538 – 597)创立的大乘佛教天台宗的最初创建地点。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大乘八宗之一,因创成者智者大师十年隐修、“自悟佛乘”于天台山而得名“天台宗”,简称“台宗”。又因本宗的主要教义依据《法华经》而建立,所以也称为“法华宗”。
本宗的创立和他宗一样,不离佛陀出世本怀。
正如《法华经·方便品》所说:“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但是诸佛观知“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方便品》),如实照见“众生诸根利钝,精进懈怠”,及“种相体性,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云何念、云何思、云何修,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得何法,众生住于种种之地”(《药草喻品》),因此诸佛“随其(众生)本性”,“随其所堪”,“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方便品》)。十方三世诸佛,包括释迦牟尼佛,无论久远本地,还是新近垂迹,莫不以此宏纲,教化众生。
⒈财施:以钱财资助慈善事业或贫苦疾病众生。
⒉法施:以佛陀真理,劝人修善断恶,离苦得乐。
⒊无畏施:牺牲自己的一切,去帮助一切众生出离怖畏与痛苦。
⒋持戒的“持”字即执持义。“戒”就是戒止杀、盗、淫、妄诸恶和禁止喝酒、赌博、吸鸦片及有毒质麻醉物等。
⒌律仪戒:是行、住、坐、卧时,一一都遵守佛所立的规律,而不犯身口七支的一切恶法。
⒍摄善法戒:菩萨克己修善,并以善法利益人群,摄受人群。
⒎饶益有情戒:广修众善,利益众生。
⒏生忍:即忍受别人的怨恨、诽谤、恶骂、加害,不生嗔恚心。且能以慈悲心肠去感化他。
⒐法忍:风吹、雨打、饥饿、寒冷、炎热等事,都能安然忍受。
⒑无生法忍:是对于圣教所说的苦、空、无常、无我的真理,能坚心信仰而不著相。
⒒精进:即向上努力,志坚不退。
⒓断精进:是勤断一切恶。
⒔修精进:是勤修一切善。
⒕求化精进:是努力上求佛果,下化众生。
⒖禅定:梵语禅那,是思惟静虑的意义。因为静能生“定”,虑能生“慧”。
⒗身定:反观自身,使不犯过。
⒘口定:寂然静默,不谈是非。
⒙意定:摄心正念,清净无染。
⒚般若:梵语,义译智慧,由于正心、修身、行善、断恶,内心发出来的觉照智慧。
⒛生空智:观一切众生,都无实在的体性。
21..法空智:观一切法,都从因缘生。
22.一切智智:即佛能遍知“世间”和“出世间”一切事理的正智。
23六度是圆满福慧双修,如布施、持戒、忍辱是修福,禅定、般若是修慧,精进是策励六度。
乾隆庚子(1780)年,北京前门外的杨梅竹斜街发生一场大火,熊熊火势烧毁了一百多间民房。但是,就在这大火之中,却有一间破旧的房子岿然独存。四周的残桓断壁,像是整齐的和这间房子划定了界限,火势不再向这间破房子蔓延。原来,这间破房子里住着一位寡妇和她的婆婆,媳妇尽心尽力地守护着久病卧床的老婆婆,不愿离去。这就是《孝经》上所说的“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无生灭性为因地心。所有一切,都是自心的生灭产生出来的。心动才有一切,一切源于心动。所以一切皆为幻像。心动所生幻像中,又有所谓尘缘。所有缘有生有灭,根本还在心生心灭。佛大慈愍,令尘缘众生明取舍无异,明一切平等源于心性不动之地,明妙明本心不生不灭。常念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修持日久,明心见性。
记得当年伍子胥。潜奔难渡幸逢渔。欲将宝剑相持赠。大义交朋却不辞。
我本有缘于佛法中明淡泊之心,有幸于物欲深重之地徙于清净一隅,奈何于物欲利养不肯割舍,欲念转重,渐离正道。深感愧对此身此世。但愿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于无限哀悯中,不断提醒我,何为正念,何为正道。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求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救助我的父母。
如来因中。五百生修行忍辱波罗蜜。以得四相不生。
常当修习身.口.意行。
时刻提醒自己,不造身业,不造口业,不造意业。
宛平县有个陈鹤龄,名永年。他原本是个富豪人家,后来逐渐没落了。他有个弟弟名叫陈永泰,先他而死。他弟媳就要求分家另居。陈鹤龄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也就同意了。
弟媳说:“大哥你是一个男子汉,能多方经营。我只是一个寡妇女流,子女又小,请你把家产分给我三分之二。”他家的亲戚党族都认为这太不公平,不能这样。陈鹤龄说:“弟媳说的是,应当依从她。”
弟媳又以孤寡不能出去追索欠债为借口,要求把现有资财当作二份,而把多年以来没有偿还的债券,加上利息,作为鹤龄应得的那一份。鹤龄也委屈地应承下来了。后来那些债券大部分都索取无着落,鹤龄因此陷于极端贫困之中。这是乾隆丙午(1786)年发生的事。
陈家的祖先从来没有登上科第的。这一年,鹤龄的儿子陈三立,却在乡试中考中举人。我有一位同年名叫李步玉,他和陈鹤龄住在近邻,得知三立中了举人,长叹一声说:“皇天终究还是没有亏待好心的人。”
人世间最大的勇气考验是承受失败而不失去信心。 ---罗伯特·格林·英格索尔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毋需告诉人们克服困难,只需帮助他们度过困难。
人是心识的手偶
田家姐姐买了一名小婢女,这婢女是个妓女的女儿。有一天,这小婢女听见有人骂邻居的女人是个淫妇时。她现出很惊讶的神情,自言自语道:“原来这种事是不能干的,我还以为生做女人就应该是这样的呀!”后来这位婢女嫁给了农夫为妻,却能坚守妇道,终身贞洁。
由此可知,一个人已往的所作所为虽然是悖谬而不通情理,但最大的遗憾恐怕是他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不知做人应有的道德准则。所可惜的是,很多人虽知道自己的过错,却不知道如何补过自新。只凭意气用事,落得个一发不可收拾。加上自己没有学问的助益,又没有良师益友的开导,更没有贤淑妻子的规劝,以致不能及时转恶为善,以图有个好的晚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人最大的不幸。所以凡人家子弟,从小就应该好好教育,使他们懂得礼义廉耻。(纪晓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