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何尊者舍利弗!眼繫色耶?色繫眼耶?耳、聲,鼻、香,舌、味 ,身、觸,意、法;意繫法耶?法繫意耶?」尊者舍利弗答尊者摩訶拘絺羅言:「非眼繫色,非色繫眼,乃至非意繫法,非法繫意。尊者摩訶拘絺羅 !於其中間,若彼欲貪,是其繫也。尊者摩訶拘絺羅!譬如二牛,一黑、一白,共一軛鞅縛繫。人問言: 為黑牛繫白牛?為白牛繫黑牛?為等問不?」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非黑牛繫白牛,亦非白牛繫黑牛,然於 中間,若軛、若繫鞅者,是彼繫縛。」「如是,尊者摩訶拘絺羅!非眼繫色,非色繫眼,乃至非意繫法,非 法繫意;中間欲貪,是其繫也。

君 子 所 貴 乎 道 者 三 : 動容 貌 , 斯 遠 暴 慢 矣 ;正顏 色 , 斯 近 信 矣 ; 出 辭氣 , 斯 遠 鄙 倍 矣 。 籩 豆之 事 ,則 有 司 存 。


凡家道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传长远之家规;不待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眾生種種苦生,彼一切皆以欲為本 ,欲生、欲習、欲起,欲因,欲緣而生眾苦者。若無世間愛念者,則無憂 苦塵勞患,一切憂苦消滅盡,猶如蓮花不著水。


愛盡則苦盡,苦盡者則說 苦邊。

欲能縛世間,調伏欲解脫 ,斷除愛欲者,說名得涅槃。


愛,與依同理心而來的慈悲,有什麼不同呢?經中說:「彼癡者是無明,『癡求欲名為愛』,愛所名為業。」愛,是沒有 離開「我見」的(佔有感、滿足感),是沒有離開「無明」的(愚癡、執 著),這與一般觀念裡,認為愛是甜蜜的、幸福的、歡樂的,是多麼的不同啊!當然,如果能夠離開「我見」、「無明」而「愛」,這樣的「愛」 ,沒有執著,沒有煩惱,充分尊重因緣地施予眾生愉悅,拔除眾生痛苦, 是純淨無瑕、寂靜清涼,解脫聖者的慈悲,否則,是必然遲早會伴隨著焦 慮、憂愁、痛苦、煩惱的。

若於結所繫法,隨順無常觀,住生滅觀 、無欲觀、滅觀、捨觀。不生顧念,心不縛著,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 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如是純大苦聚滅。

尊者摩訶拘絺羅問尊者舍利弗言:「謂無明者,云何為無明?」 尊者舍利弗言:「所謂無知,無知者是為無明。云何無知?謂:眼無常不如實知,是名無知,眼生滅法不如實知,是名無知;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 如是,尊者摩訶拘絺羅!於此六觸入處如實不知、不⾒、不無間等,愚闇、無明、⼤冥,是名無明。

養 於中 則 見 於 外。

昔日苦况,安知异日不再尝之?

人 之 生 也 柔 弱 , 其 死 也堅 強 。草 木 之 生 也 柔脆 , 其 死 也 枯 槁 。故 堅強 者 死 之 徒 , 柔 弱 者 生之 徒 。

不知有餘在己,不足 在人;不必得為在己,失為在人,非幾於無我者不能也。

儿女联姻,但求勤俭孝友之家,不愿与宦家结契联婚,不使子弟长奢惰之习。

天 之 道 , 其 猶 張 弓 歟 。高 者 抑 之 , 下 者 舉 之 ﹔有 餘 者 損 之 , 不 足 者 補之 。天 之 道 , 損 有 餘 而補 不 足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弘,寬廣也。毅,強忍也。仁者,人心之全德,而必欲以身體而力行之,可謂重矣。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謂遠矣。弘大剛毅 ,然後能勝重任而遠到。

乡间早起之家,蔬菜茂盛之家,类多兴旺,晏起无蔬之家,类多衰弱。

精進太急,增其掉悔;精進太緩,令人懈怠。是故,汝當平等修習攝受,莫著、莫放逸、莫取相。

知、見、明、覺、慧、無間。

弘大剛毅,然後能勝重任而遠到 。

興 於 詩 。立 於 禮 。成 於樂 。

吾夫妇居心行事,各房及子孙皆依以为榜样,不可不劳苦,不可不谨慎。家中种蔬一事,千万不可怠忽。屋门首塘养鱼,亦有一种生机,养猪亦内政之要者。下首台上新竹,过伏天后有枯者否?此四事者,可以现人家兴衰气象。

有 德 司 契 , 無 德 司 徹 。

天 道 無 親 , 常 與 善 人 。

真如之理。上至諸佛。下至含生。本自俱足。流轉六道。亦未曾失。縱悟成佛亦未曾得。

三 年 學 , 不 至 於 穀 , 不易 得 也 。

篤 信 好 學 , 守 死 善 道 。

危 邦 不 入 , 亂 邦 不 居 。

天下有道則見 , 無 道 則隱 。邦 有 道 , 貧 且 賤 焉 , 恥也 ; 邦 無 道 , 富 且 貴焉 , 恥 也 。

一代疏懒,二代淫佚,则必有昼睡夜坐、吸食鸦片之渐矣。

以后勤者愈勤,懒者痛改。莫使子侄学得怠情样子,至要至要。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甘 其 食 , 美 其 服 , 安 其居 , 樂 其 俗 。鄰 國 相望 , 雞 犬 之 聲 相 聞 ,民至 老 死 , 不 相 往 來 。

天 之 生 物 , 氣 質 不 齊 。其有 是 德則 有 是 病 。 有是 病 必 有 是 德 , 故 馬 之蹄 齧 者 必 善 走 , 其不 善者 必 馴 。 有 是 病 而 無 是德 , 則 天 下 之 棄 才 也 。

古人谓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信 言 不 美 , 美 言 不 信 。善 者 不 辯 , 辯 者 不 善 。知 者 不 博 , 博 者 不 知 。聖 人 不 積 , 既 以 為 人 己愈 有 ,既 以 與 人 己 愈多 。天 之 道 , 利 而 不 害﹔聖 人 之 道 , 為 而 不爭 。

若有能忍之心。即是見有身相。不達我人眾生壽者諸非相也。

古人云劳则善心生,佚则淫心生。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遠塵離垢。

菲 飲 食 , 而 致 孝 乎 鬼神;惡 衣 服 , 而 致 美 乎 黻冕 ; 卑 宮 室 , 而 盡 力 乎溝 洫 。

計 利 則 害 義 , 命 之 理微 , 仁 之 道 大 。

世禄之家,鲜克由礼。

骄奢淫佚,宠禄过也。

乘 天 地 之 正 而 御 六 氣 之辨 , 以 遊 無 窮 。

受 才乎 大 本 , 復 靈 以生 , 鳴 而 當 律 , 言 而 當法 , 利 義 陳 乎 前 , 而 好惡 是 非直 , 服 人 之 口 而已 矣 , 使 人 乃 以 心 服 而不 敢 蘁 , 立 定 天 下 之定 .

見性之人。問人毀謗如飲甘露。心自清涼。不生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