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思惟無常想,廣布無常想,以思惟無常想,廣布無常想,便斷欲愛、色愛、無色愛,盡斷憍慢、無明。
特技演员变成圣者:
有一次,一团拥有很多舞者和特技演员的戏团到王舍城来,并且在频婆裟罗王的王宫表演。其中有一位漂亮的女舞者在竹竿顶端上唱歌舞蹈,这时候有一位名字叫做优迦绅那的年轻富家子在观赏她的表演后,疯狂的爱上她,就与她结婚。婚后,由于她不愿意留在王舍城,他只好跟着这戏团到处去,但他既不会跳舞也不会特技表演,对戏团毫无贡献,所以当戏团到各地去表演时,他就是帮忙搬箱子或开车的司役。
后来,他们生了一个男孩,他太太经常对着孩子唱着:「你的父亲是照顾车骑的人,是个搬箱子和行李的人,他一无是处!」
优迦绅那听出讽刺的含意,就问她:「你是不是在说我?」
「没错,我正是说你。」
「既然如此,我要离开你们。」
「你在不在这里有什么差别吗?」他的太太这样回答他,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唱这首歌。
优迦绅那知道太太之所以傲慢,是因为拥有特技演员的身手,他就商请也是特技演员的丈人教他特技。经过一年的训练,他也成为一位杰出的特技演员。
后来,戏团再度回到王舍城表演,并且公开宣称优迦绅那要表演特技,表演当天,戏团竖起一根长竹竿,优迦绅那就爬到竿子上面,讯号响起后,他就在竿子顶端表演。这时候佛陀透过神通,看见他,也知道他了解佛法的机缘已经成熟了。佛陀就进入戏团表演的场地,并且运用神通使观众的注意力全部转移到佛陀身上,而忘了鼓掌喝采优迦绅那的特技表演。
优迦绅那发现无人注意他时,便坐在竹竿上,心里满不高兴,而且十分沮丧。佛陀就告诫他:「优迦绅那!有智慧的人不执着因缘和合的事物,反而精进修行,希望解脱生死轮回。」
优迦绅那就在竹竿上正念现前地思惟佛陀的教诲,立刻证得阿拉汉果。然后走下来,出家,加入僧团为比库。
有一天,佛陀停留在竹林精舍的时候,众多比库在讨论为什么优迦绅那会因为一位漂亮的女舞者而随戏团到处跑码头呢?
佛陀听到他们的话后,说优迦绅那的某一世出生在咖沙巴佛时,有一天,他和太太遇见一位比库在化缘,由于有些食物,他们就供养这比库,并且许下虔诚的愿望:「尊者,愿我们能如实知见佛法。」 当时,那位阿拉汉比库运用神通观察未来,发现他们会达成愿望,就微微一笑。前世的优迦绅那并不知道阿拉汉言行举止的涵意,反而轻蔑的说,这比库像个戏子。由于他这种轻浮的说法,今生才会与戏团到去跑码头。
断除对过去、未来和现在五蕴的贪着,不再受后有(不再轮回),心中解脱所有缘起法,就可以不再生灭了。 (《法句经》偈348)
有智慧的人不执着因缘和合的事物,反而精进修行,希望解脱生死轮回。
年轻女孩诱惑比库:
有位比库在城里专为比库兴建的休息处进食。吃完之后,他到一户人家去向一位年轻女子请水喝。这女子一眼接触这位年轻比库时,就深深爱上他,为了赢得他的欢心,她邀请比库,只要口渴,随时都可到她家要水喝。不久,她更进一步请比库到她家供养。她告诉这比库说,她想要的东西都不虞匮乏,但却总是觉得孤单寂寞。比库明白她话中的含意,也发现自己愈来愈迷恋她,于是非常厌烦出家的修行生活,而日渐憔悴。其他比库就向佛陀报告这件事。
佛陀告诫他:“比库!仔细听着,这年轻女子将是你毁灭的原因,一如在过去某一世时,她的所作所为一样。你是一位优秀的弓箭手,她是你的夫人。有一天,你们一起外出旅游时,碰见一伙抢匪。她却爱上抢匪头目,所以当你正与抢匪头目奋战时,她却把你的剑交给抢匪头目,而让他迅速杀死你。她就是你丧生的原因。现在,她仍将毁灭你的修行生活。比库!彻底拔除、消灭你心里对这女子欲望爱念吧。”
这比库从此努力精进,积极地清净心念,希望能够如实领悟佛法。
恶念不断,欲望炽然,追求欢乐的人,贪爱不断增长,烦恼(魔)因此系缚更紧。------《法句经》349偈
弃除恶念,观身不净,正念现前的人,涤除所有的贪爱,不再为烦恼(魔)所系缚。------《法句经》350偈
朱熹说:“至诚之道,非至圣不能知;至圣之德,非至诚不能为。”只有至圣才能理解什么是至诚,而要成就至圣达到的德行,只有至诚。为什么?《中庸》曰:“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至诚就不会停止,不停止就持久,持久就能见到效果和表征。诚心诚意,正心正念。阿弥陀佛。
明天农历四月初八,两千六百四十三年前的四月初八,佛陀出现于我们这个世界。佛并非神,而是境界在神之上的人,因为诸佛都是生在人间的人。《增壹阿含经》:“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
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悟的宇宙普遍真理,开启了照耀人类心灵幽暗世界的智慧明灯。
释迦牟尼佛所证悟的义理,像智慧明灯一样照耀着我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让我们明白现在所作所为,都是造成未来结果的原因,因此要懂得宽心、放下、有耐心。正像《出曜经》偈语所云:「无明者痴长,心光者法长」。
所谓无明就是指自心不明白。对人不明白、对事不明白、对理不明白,对人生从哪里来、往哪里去都不明白;对于宇宙世间、缘起缘灭不明白,这些都是愚痴。因为愚痴,就失去了认识世间本来面目的能力。
因此,一个人的心光不亮,他的人生等于生活在黑暗中,前途晦暗;而佛法恰如智慧的明灯,如果能藉由佛法点亮自己的心灯,心地一片光明,就能增长自己的福德与禅悦法喜。
让我们感激自己值遇佛陀的教诲,不要辜负这一生为人的学习机会。
世尊说,从他某夜成最正觉始,至某夜入涅槃,期间没有讲过一个字。之所以这么说,有两个原因:一,人人须自证法,诸佛所证,我亦同证,不增不减;二,法本性常住,无论佛是否出世间,法住法位,法界法性都常住。《楞伽经》中原文如下: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我于某夜成最正觉,乃至某夜当入涅槃,于其中间不说一字,亦不已说亦不当说,不说是佛说。』世尊依何密意作如是语?」
佛言:「大慧!依二密法故作如是说。云何二法?谓:自证法及本住法。云何自证法?谓诸佛所证我亦同证,不增不减,证智所行,离言说相、离分别相、离名字相。云何本住法?谓法本性如金等在鑛,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住法位,法界法性皆悉常住。大慧!譬如有人行旷野中,见向古城平坦旧道,即便随入止息游戏。大慧!于汝意云何?彼作是道及以城中种种物耶?」
佛言:「大慧!我及诸佛所证真如,常住法性亦复如是。是故说言,始从成佛乃至涅槃,于其中间不说一字,亦不已说亦不当说。」
世尊说一切法有无相:
有无是二边, 乃至心所行,
淨除彼所行, 平等心寂灭。
不取于境界, 非灭无所有;
有真如妙物, 如诸圣所行。
本无而有生, 生已而复灭;
因缘有及无, 彼非住我法。
非外道非佛, 非我非馀众;
能以缘成有, 云何而得无?
谁以缘成有, 而复得言无;
恶见说为生, 妄想计有无。
若知无所生, 亦复无所灭;
观世悉空寂, 有无二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