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农历四月二十八,药王菩萨圣诞。药王菩萨是与人良药,救治众生身、心两种病苦的菩萨。
仰慕佛陀:
跋迦梨是沙瓦提城里的一位婆罗门。有一天,他目睹佛陀到城里来化缘。佛陀安祥、沈着的外表深深吸引他,他更因为对佛陀的执着而出家,加入僧团,希望能更亲近佛陀。
出家为比库后,他总是靠近佛陀身边,而疏忽他的职责和修行。佛陀就告诫他:「跋迦梨,你这么注意我这不完美的肉身是不可能得到任何法益的。只有真正领会佛法的人才算是真正"看见"我。不能领会佛法的人,并没有"看见"我。所以你必须离开我的视线 (注)。」
跋迦梨听见佛陀这么说后,十分沮丧,无法忍受下去,他就离开精舍,想要到山顶上,跳下来自杀。
这时候,佛陀清楚明白跋迦梨内心的痛苦,知道他可能因此丧失证得圣果的机会,就放光,使跋迦梨感觉佛陀好像就在他身边。跋迦梨果真马上忘记哀伤,内心安祥下来,正念也现前,他更决定要重新清净自己的内心。不久,他就证得阿拉汉果。
备注:执着会成为修行的障碍,所以佛法不鼓励偶像崇拜,不管任何宗教师多么崇高或神圣,都不应偶像崇拜之。佛陀的教法中,人必须自求解脱,不可依赖他人。
赎生得度:
宋朝永明大师,讳名延寿,平常喜欢买鱼虾等水族放生。
大师在未出家之前,当余杭县的银库库吏。当时正值吴越王钱文穆镇守杭州。
有一年,适逢灾荒,由于灾情急迫,大师便先动用银库的库银救济灾民,因而犯了监守自盗的罪名,依法应处死刑。
吴越王信仰佛教,深知他盗用库钱,全在救济灾民。因此提前命执行刑罚的人,在临刑时,注意观察大师的言词面色,并向他禀报。
大师身临刑场,脸上毫无忧戚的表情,反而神色怡然自在,毫无惊惧,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大师说:“我对库钱毫无私用,全部都是用来救济灾民,如今死了,直生西方极乐世界,岂不是一大乐事?”吴越王听了他的话,就赦免了他的罪。
永明大师从此出家为僧,勤修禅定,礼佛拜忏,获得无碍辩才。
大师圆寂时,抚州有某僧生病,神识入冥间,看见阎王大殿左边,供一尊僧像,阎罗王时常出座恭敬礼拜。
某僧感觉奇怪,主吏回答说:“阎罗王礼拜的是永明延寿大师。永明大师在世修持精进,如今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证得上品上生。阎罗王特别尊敬大师的德行,因而设供,每日经常礼拜。”
救龙得笈:
孙真人就是唐朝名医孙思邈,专精医药,慈悲济世。
有一次,他外出遇见村童,捕捉一蛇,敲打戏弄,蛇身出血将死。孙真人怜悯它无辜的受到伤害,便向村童买回,用药敷治救活,然后放生于草泽中。
经过数日,孙真人在静坐间,看见一位青衣少年,邀请他来到一座水晶宫。真人看见龙王出来迎接,延请入内上座,并说:“小儿前日出游,被人所伤,幸遇真人拯救,不胜感激”。说罢,便殷勤的设宴款待,并且又赠送许多珍宝,以表谢意。
真人拒绝接受,并且说:“我听说水晶宫(即龙宫)中,有甚多医病秘方,愿能传我,可救世人,这胜于那些珍宝。”
龙王为感激救子之情,便赠送玉笈三十六方,并且命仆人护送真人回家。
孙真人得到秘方,返回书房,从静坐中醒来,才知道是一场梦。但是他将秘方试验,都有灵效,于是编入《千金方》传世。从此医术更加精进,救人无数。
尊者那伽波罗讲观察身体的无常而领悟“生者灭者原。无常行如电。”:當觀此身從頭至足,此髮、毛、爪、齒為從何來?形體、皮宍、骨髓、腸胃悉從何來?設從此去,當至何所?
天人由此说,观“无常”而得“道心无著”,由“无著”而“除诸原恶本”。
沙弥救蚁:
有罗汉畜一沙弥。知七日后命终,使归家。路见蚁穴欲被水漂,以土救之,七日后归至。师怪问之。具说其事。师曰:可延寿命者心也。见《杂宝藏经》七帖五。
转:到唐山出差時,有一位老者给我讲了一个有关放生的故事,说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
这位老人告訴我,在1976年以前,他是唐山某水库的管理员,经常一个人驻守在水库边的配电室里。因常常闲来无事,他喜欢上了垂钓,随着垂钓技术的不断提高,他钓的魚常常吃不了,就存养在一口大缸裡。这口大缸则放在简易搭建的厨房里。
1976年初夏的某个晚上,他还沒睡,就听到厨房里有动静,他抄起傢伙去看个究竟。原來是一只前來偷吃魚的野狐不小心掉进了缸里,怎么也爬不上來了。想到前几次不明鱼就少了,就想弄死这支讨厌而倒霉的狐狸。当他用强光手电照着狐狸时,他看到狐狸的眼裡满是惊恐,甚至还有眼泪,他的心又软了……最终还是放了这只野狐。
后来,他的鱼就没再少过。有兩三次,他早晨起來,房門前还放着一些山鸡野兔什么的。他就感觉到这只狐狸是一只有灵性、有良心的动物。更令他意想不到、感慨万端的是,大地震驟來時,這隻野狐居然挽救了他的命。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左右,熟睡中的他,被一種急促的抓挠声音和嗚嗚叫声吵醒,他听出來是那只狐狸,就起身下床打开房門──那隻野狐焦躁不安地仰脸望著他,並一次次地就地兜圈子,像一个有急事的滿腹话语的啞巴。
他就想,可能狐狸沒找到猎物,饿急了,來求援了。可是,就在他想回屋里取吃的東西给他救济時,那隻狐狸忽然咬住了他的涼鞋帶,狠命地往外拉。他忽然有一种什么預感。于是,隨狐狸來到院子裡。就在這時,举世皆惊的7.8級的大地震轰然降临,他居住的配电室瞬間即被震塌……
直到現在,年迈的老人还念念不忘那隻被他放生、又來救他的狐狸,感慨万端地說:“地球就是個大家庭,大多数的生物、动物与人类息息相关,动物尽管不会语言,却也有着同样的思维、灵性和良心……”
救龟封侯:
孔愉是晋朝山阴人,本是一名小官。有一次,经过余干亭,见一只龟被渔夫出售,孔愉心生慈悯,将龟买来放生于河中。
龟似通人性,在入水之后,又浮出水面,屡次引颈回头,仰望孔愉,表示无限谢意,然后才没入水中不见了。
后来孔愉因讨伐华轶有功,封为余干亭侯。当铸造侯爵官司印时,印上龟纽头部,往后回顾,铸印官将它融毁,重新铸造,但是融铸了数次,仍旧是在模型正直的情况下,铸造出来的龟纽却向后回顾。
铸印官大感奇怪,便将经过情形,报告孔愉。孔愉在不断的思索后,忽然想起从前放龟,龟屡次回头顾望,这才恍然明白,如今得以封侯,原来是放龟功德的善报,于是保留这颗回顾侯印,佩带使用。
《增一阿含经》所记“观七处之善”:以慈心遍满一方、二方、三方、四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尽于世间以慈心遍满其中。悲(心)、喜(心)、护心、空、无相、(无)愿,亦复如是。诸根具足。饮食自量。恒自觉悟。
于诸众生,生一子想,断一切肉。
救麂免难:
从前,浙江温州西乡,有一户张姓夫妇,慈悲好善,从不伤害物命。
某日黄昏,有许多猎人追杀一只麂,麂无路可逃,躲入张家,张妇便急忙用衣物掩盖保护,使猎人找不到麂。张妇在猎人离去之后,才将麂放走,麂好像知道张妇救命之恩,临走时向她频频点头,表示感谢,然后离去。
次年春天,那麂忽然又奔入张家,用角将张妇的幼子挑去,张妇急忙追赶出去,到了田坪中,望见麂将其子放下而去。张妇抱起幼子,忽然想起此麂原来是去年所救之麂,心中怀疑他为何不知报恩?
当她回到家时,大吃一惊,原来房屋已被屋后大树压倒,墙塌瓦碎,鸡犬家畜都被压死,张妇因为出去追麂,母子因而脱险平安。
由此可见,一念慈悲,纵然是畜生,也是会感恩图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