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
-释迦牟尼佛转述迦叶佛所说偈
世尊在优迦罗竹园的时候,曾经讲过一经,名为《诸法之本》,大意如下:不亲近善法的人,认为地是地,水是水,火是火,风是风;不只是凡人如此认知,天自认自己为天,梵天自认自己为梵天,乃至于更高层次的诸天都自认自己为诸天;以至于见者自知为见,闻者自知为闻,欲者自知为欲,智者自知为智,一类自知为一类,若干类自知为若干类,悉具足自知为悉具足,涅槃自知为涅槃。然而这一切的认知都不是有智慧的认知。
亲近善法的人,对于地水火风、人、天、梵王、诸天、见、闻、念、知、一种、若干种乃至于涅槃都能够分明的观察,不住于任何境界,因为任何境界都是由心中贪、怒、痴所致,因有有生,因生有老死。只有除尽爱网才能成正觉。
如果听闻此语而不能受教,还是因为心意闭塞的缘故,应当去努力思维其中的妙意。
-《增一阿含经.九众生居品第四十四》
增寿一纪:
范标,浙人,老于幕,凡事必依理法而行。每宾主意见不合,辄辞去。六旬幕游陕西清涧县。时有富宦打死佃户,宦赂清涧令八百金、标二百,嘱令讲息完事。标曰:“死者之冤不伸,打不过自心。”令意不决,标大声曰:“我宾主受千金饶其罪,恐阎王不爱千金饶我宾主罪也。”令悚然曰:“我心亦打不过去。”却其金,问宦抵偿。标梦神谕曰:“汝寿止六十有五,因却金伸冤,增寿一纪。”后果七十七无疾卒。
寿延二纪 救溺 :
吴枫山在吴兴偶遇大火,延烧数十家。吴出金觅人救灭,且虔祷于天,火乃灭。夜梦神语云:“汝曾大出金帛救人溺水,今又诚心救火,当令汝子孙贵显,寿延二纪。”
蜈蚣听经:
明朝穆宗隆庆四年,莲池大师行脚止宿一寺,见人擒捉数条蜈蚣,用竹弓系住头尾。
大师怜悯买来放生,但多数已经半死了,只有一条全活,向大师昂首一下,就急速逃生而去。
后来有一夜,大师正和一位朋友坐谈,壁上忽然出现一条蜈蚣。这位友人便用木尺从旁边敲振,想驱逐它走,蜈蚣竟然不去。
大师神色若定的说:“难道你就是以前我所放生的那尾蜈蚣?你是为谢恩而来的吗?假若是的话,我当为你说法,愿你谛听:‘一切有情,唯心所造。心地狠戾的,化作虎狼。心地恶毒的,化作蛇蝎。'你若除去毒心,就可解脱这个形体。”
莲池大师说罢,不用驱逐,那尾蜈蚣就慢慢的从窗子走出去了,那位在座的朋友不禁叹为希有之事。
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
佛言:
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
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为最明。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十方所有,无有不见,无有不知,无有不闻,得一切智。可谓明矣。
贾直言,河朔旧族也,史失其地。父道冲,以艺待诏。代宗时,坐事赐鸩,将死,直言绐其父曰:“当谢四方神祗。”使者少怠,辄取鸩代饮,迷而踣。明日,毒溃足而出,久乃苏。帝怜之,减父死,俱流岭南。直言由是躄。-《争代父死》
贾直言,是河朔的望族,史书上没有记载他家住在什么地方。他的父亲名道冲,以技艺待命供奉内廷。唐代宗时,父亲因事获罪被皇帝下令赐予毒酒自杀,将要饮下毒酒时,贾直言欺骗他的父亲说:“应当拜谢一下四方神祗。”使者稍微一懈怠,贾直言就取过毒酒代替父亲喝掉,接着昏迷而仆倒。第二天,毒气从脚下泄出,很久才苏醒过来。皇帝怜悯他,下令免除他父亲的死罪,与贾直言一同流放到岭南。贾直言因此跛脚。
寿延二纪 全婚 :
维扬陈某,少时与同里三人结为异姓兄弟,陈居长,居二者有一女,与居三之子订婚,陈为媒。
后居三者死,其子贫不能娶。居二者欲悔婚,陈劝止之。
一日往城遇已死之友谓曰:“我在冥司为勾摄隶,昨奉牌,子名在焉,速归料理,吾两日后即至矣。”
陈念生平未了事,无如居三之子婚姻,急归,请两姓人来,谓居二者曰:“汝所以难婚者,以其贫也。今剖吾产二分与之,汝女可归矣。”立剖己田,当面授之,即命在其家合卺,曰:“吾了此事,死得瞑目矣。”
越三日,复见前隶至,陈曰:“行乎?”隶曰:“不然,上帝以君破产全婚,特延寿二纪。”后果然。此清顺治己亥年事也。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苏行三先生解)佛说:人们被世情之爱所迷恋,被财、色、名、食、睡等五欲所缠缚,所以一生终不能了解大道。好像一盆清水,那平静的水面,被人用手搅动,而起了很多的微波。我们大家同来看一看水面,但是没有一个人可以从水面看到自己的容貌。人们被混合的爱欲所迷缠,所以心中纷乱起来,而不能了解大道。所以应当割舍爱欲。爱欲一断,本心再恢复他的清净,那时就可以学道,见道,以至于成道。
寿延二纪. 清道 :
新安卢世泽,立心仁厚,见道上瓦石碎碗砖块,必除去,曰:“老幼病瞽,月黑夜暗,遇之何堪?”
年六十七病卒,至冥司,见一紫袍者曰:“此人举步心存方便,当延寿二纪。”并命析桂花二枝授之,曰:“此汝除瓦石之报也。”
醒更益相劝勉。寿九十有一,二子同登甲第。
由剪除之事广之,则田间有碍路之深草,水滨有未烂之木椿,河边有坏舟之大石,港内有捕鱼张蟹之簖帘,必多方设法,尽除其害。
五千蚕茧命 方缧一斤丝
数百兔貂命 方缀一袭衣
请君扪心问 岂忍安心披
万峰回绕一峰深 到此常修苦行心
自扫雪中归鹿迹 天明恐有猎人寻
念等本空:
佛言: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俢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源赖朝放飞千鹤。
源赖朝(1147年5月9日-1199年2月9日)
日本镰仓幕府首任征夷大将军,也是日本幕府制度的建立者。
他的法名为:武皇啸原大禅门。
日本有记载的放生始于公元676年。
假真并观: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
天地没有恒定不变的事情,世界没有恒定不变的事情,看到无常,观察觉悟就是菩提,按照这样去做,就会很快明白正道。
中国历代官史都有孝义篇,专门记载本朝孝义之人所行。不但官史如此,各州县的县志中,对于孝义的记录也是笔墨颇多。像江苏常州武进县,在清代是一个很普通的县,但该县的县志中,绝大多数篇幅记录的都是当地孝义的善行,人物从官员到乞丐,不论阶级。近代有没有县志?都记录了什么?值得深思。
按《武进县志》:“杨一,圩桥人。行乞养父母,所得食,虽极馀不敢尝,必先以奉亲,有酒则跪进跳跃起舞唱山歌以悦之,如是者十年。乡人感其孝,与之金,雇为佣,不受,曰:‘吾亲乌可一日离也。父母相继死,乞得棺,脱己衣殓之。虽严寒,赤身弗恤,葬于野,即露宿棺旁,日夜号哀,岁时拜献,未尝缺。死后,有乡人于梦中见一阴官,驺从甚盛,即《杨孝子》云。
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佛说四十二章经》
唐朝时,渤海长沙一个名叫封元则的人,在唐高宗显庆年间,任光禄寺大官,掌理膳食帐目。
当时西域番族于阗国王,前来朝见大唐天子,带来吃剩的羊,共有数千只,于阗王全交付给封元则,嘱咐他送往僧寺放生。不料封元则利欲薰心,意生贪婪,暗中私将数千只羊全部卖给屠宰场,获取了一笔暴利。
唐龙朔元年夏天六月,有一天,洛阳城忽然大雨倾盆,雷电交作,霹雳一声,封元则在宣仁门外大街上,被雷电触击,折断颈部,血流满地,当场惨死,一时人群围观,拥塞街道,大家见状,莫不惊骇感慨的说:“像这样的人,一定是做了不仁不义的事,才有这样的果报。”
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的时候,城中摩醯提利的女儿容貌非常美丽,倾国倾城,摩醯提利带着女儿来到佛前,要把女儿嫁给佛,佛说自己已经出家,不再有爱欲。佛身后站立执扇的一位长老比丘说,您不要她就留给我吧。佛为他和五百比丘讲了以下故事:
从前一个商主与五百商人渡海经商,海难而到罗刹岛,罗刹们变换为美女,五百商人流连忘返,因贪恋女色而被罗刹们吃掉,只有商主一人不贪女色被马王救离海岛,回到故国。罗刹王又变化为最美的女人,来到商主所在的地方,向国王梵摩达告状,说商主与她生子并抛弃了她,国王爱其美色,商主提醒国王女子为罗刹所变化,国王不听,留美女侍奉,后被罗刹所食。
佛说,当时的商主就是后世的佛弟子舍利弗,当时吃掉国王的罗刹就是后世摩醯提利的女儿,当时的国王梵摩达就是佛身后站立执扇的那位长老比丘,当时救人的马王就是佛自己的前世,当时的五百商人就是后世的五百比丘。所以当知:欲为不净。
-《增一阿含经.马王品第四十五》
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着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明太宰杨巍,每朝参毕,闭门谢客,便服侍母,侧、盥、漱、巵、盂、搔、摩、扶、掖,无不亲之。春日,为村装缬母,夫人负之背,迤邐行花业中,婆娑香荫,欢娱竟日。旋以养母乞归,母寿至一百四岁。
明朝太宰杨巍,每次上朝参拜结束后,便回到府中闭门谢客,换上便服,侍奉於母亲身旁。他不辞辛劳的服侍母亲洗脸漱口,端茶送水,搔痒擦背,搀扶在侧,所有的事情全都亲力亲为。春天的时候,杨巍为母亲制作有花纹的丝绸衣服,穿在母亲的身上,自己背著年迈的母亲,漫步於花丛间,枝叶繁茂,随风摇曳,群芳争艳,芬香扑鼻,母子徘徊在花间树下,整日欢愉,其乐融融。由於母亲年事已高,杨巍决定辞官返乡,以孝养母亲。在他的细心照顾下,母亲最终得享一百零四岁高寿。
-《负母游园》
祭忌杀生:
莲池大师竹窗随笔记载,浙江钱塘金某,一生虔诚持斋,后来因病逝世,神识托梦家中一位童子说:“我修持善业,时日不久,不得往生净土,现在阴界,但也很安乐,来去自由。”
有一天,他的神识托梦妻子说:“你为何要杀鸡祭我坟墓,如今有冥吏跟随着我,不如以前自由了。”
这时他的儿媳妇正怀孕,家人顺便请问他会生男或育女,金某说:“这胎当会生男,母子平安无恙,过后又会生男,可是母子会双亡。”众人听了都很惊异,半信半疑,谨记在心,以待证实是否应验。
不久他的儿媳妇果然生男,母子平安。不久之后又怀孕,可是难产,刚生下一男,母子随即双双去世。这才确信金某所说,一一应验,毫不差错。
由此可知,杀生祭忌,徒然增加先亡业障,孝子贤孙难道忍心拖累父母祖先?
因此每逢年节或忌辰,孝子贤孙要尽孝思,应当敬备香花蔬果祭祀,并虔诚斋戒,念佛诵经,回向西方清净佛土,使祖先早出轮回,才是真正报恩。
在《太上感应篇汇编》中有记载一件事情《寿可延矣》,是发生在宋徽宗的时候:
杨序梦神曰:“子逾旬(十天以后)当死,若能救亿万命可免。”序曰:“大期已迫,物命有限,奈何?”神曰:“尽放有子鱼并放鱼子。”序竭力买放。仍大书神语于通衢,由是人皆知放鱼子。月余复梦神曰:亿万之数已满,寿可延矣。”
由此善文,又引出以下善事:
亲寿百岁 放生
吴隐名,性至孝。每晨必诵孝经及佛经、神训,为亲祈寿。一日读书见杨序事,喜曰:“己寿可延,亲寿亦必可延也。”因梓其事广布之,又买有子鱼放生。亲寿果登百岁。
附施愚山放鱼子法:凡鱼既死,将子轻轻取出,勿损坏,勿著盐水。摊置稻草把上,俟水迹略干,浅埋水际沙泥中,庶免鱼吞,自得全活。但埋处不可离水。
又法:将干泥拌裹,晒暖收藏,自冬底及三春,积至四月望(农历四月十五,防冻)后,放河滩水草中,无不全活。余月随时可放,尤为至便。
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四十二章经》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在爱的欲望里产生忧愁,从忧愁中产生恐惧,如果脱离了爱,那么何来的忧愁恐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