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无吾我、人、寿命。亦不见有众生。亦复不见诸行本末。已不见。亦不造行本。已无行。更不受有。已无受有。不复受苦乐之报。

去心垢染,行即清净。

农历五月十三,伽蓝菩萨圣诞。阿弥陀佛。

夭者期颐 放生:

张从善,年十五。有相者谓其寿止十八。一日携活鱼,指为所刺,痛甚。因念一指之伤,痛楚如是。彼群鱼剔腮剖腹、断尾刮鳞,其痛可知,特不能言耳。遂尽放之,自是不复伤一物。寿至九十八。


四种人间食:揣食,更乐食,念食,识食。

五种出人间食:禅食,愿食,念食,解脱食,喜食。

应当捨除四种人间食,求于方便辦五种出人间食。

-《增一阿含经.马王品第四十五》



佛言。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



杨香(女)14岁这年,随同父亲杨丰去田里割小米,忽然蹿出一只老虎,扑向父亲杨丰,一口将父亲叼住。杨香急坏了,一心只想着父亲安危的她,完全忘了自己与老虎的力量悬殊,杨香猛地跳上前去,用力卡住老虎的头颈,任凭老虎怎么挣扎,杨香双手始终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老虎的咽喉不放。老虎终因喉咙被卡,无法呼吸,掉头逃走。杨香父女得以幸免遇难。一个十四岁女孩,徒手搏虎,从虎口中救出了自己的父亲,其孝心和勇气真令人赞叹。

《扼虎救亲》[晋]杨香,年十四,随父丰往田中获粟。父为虎曳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持虎颈,虎磨牙而逝。父因得免于害。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行慈心,广布慈心;以行慈心,所有瞋恚之心,自当消除。所以然者。比丘当知。

       昔日有鬼极为弊暴,来在释提桓因座上而坐。是时,三十三天极为瞋恚:‘云何此鬼在我主床上坐乎?’是时,诸天适兴恚心,彼鬼遂转端正,颜貌殊常。尔时,释提桓因在普集讲堂上坐,与玉女共相娱乐。是时,有天子往至释提桓因所,白帝释言:“瞿翼当知:今有恶鬼在尊座上坐,今三十三天极怀恚怒,诸天适兴恚怒,彼鬼遂转端正,颜貌胜常。’是时,释提桓因便作是念:‘此鬼必是神妙之鬼。’

“是时,释提桓因往至彼鬼所,相去不远,自称姓名:‘吾是释提桓因,诸天之主。’时,释提桓因自称姓名时,彼恶鬼转成丑形,颜貌可恶。是彼恶鬼即时消灭。比丘,当以此方便,知其行慈心而不舍离,其德如是。

“又且,比丘,吾昔日时,七岁之中恒修慈心,经历七成劫、败劫,不往来生死。劫欲坏时,便生光音天;劫欲成时,便生无想天上,或作梵天,统领诸天,领十千世界。又复三十七变为释提桓因,又无数变为转轮圣王。比丘,以此方便,知其行慈心,其德如是。

“复次,行慈心者,身坏命终,生梵天上,离三恶道,去离八难。复次,其行慈者,生中正之国。复次,行慈心者,颜貌端正,诸根不缺,形体完具。复次,其行慈心者,躬自见如来,承事诸佛,不乐在家,欲得出家学道,著三法衣,剃除须发,修沙门之法,修无上梵行。

“比丘当知:犹如金刚,人取食之,终不消化,要当下过。其行慈心之人,亦复如是。若如来出世,要当作道,修无上梵行: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后有,如实知之。”

是时,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设如来不出世时,彼善男子不乐在家,当何所趣向?”

佛告阿难曰:“若如来不出时,然善男子不乐在家,自剃须发,在闲静之处,克己自修,即于彼处,尽诸有漏,成无漏行。”

是时,阿难白佛言:“云何,世尊,彼人自修梵行、三乘之行,彼人何所趣向?”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吾恒说三乘之行。过去、将来三世诸佛,尽当说三乘之法。阿难当知:或有是时,众生之类颜貌寿命,转转减少,形器瘦弱,无复威神,多诸瞋怒、嫉妒、恚痴、奸伪、幻惑,所行不真。或复有利根捷疾,展转诤竞,共相斗讼;或以手拳、瓦石、刀杖,共相伤害。是时,众生之类执草便成刀剑,断斯命根。其中众生,行慈心者无有瞋怒,见此变怪,皆怀恐惧,悉共驰走,离此恶处,在山野之中,自然剃除须发,著三法衣,修无上梵行,克己自修,尽有漏心而得解脱,便入无漏境,各各自相谓言:‘我等已胜怨家。’阿难当知:彼名为最胜。”

是时,阿难复白佛言:“彼人为在何部?声闻部?辟支佛部?为佛部耶?”

佛告阿难:“彼人当名正在辟支佛部。所以然者?此人皆由造诸功德,行众善本,修清净四谛,分别诸法。夫行善法者,即慈心是也。所以然者?履仁行慈,此德广大。吾昔日著此慈仁之铠,降伏魔官属,坐树王下,成无上道。以此方便,知慈最第一,慈者最胜之法也!阿难当知:故名为最胜,行慈心者,其德如是,不可称计。当求方便,修行慈心。如是,阿难,当作是学!”

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命不限人 助赈:

徽商汪宇亭,算命者言伊只有四十五岁之寿,无子。丙子岁饥,捐粥米一百六十石(9600公斤)。后,年七十余尚健,生四子七孙。



五脏马上发生变化 :

名医周月窗,有一个仆人,名叫德子。德子染了病,周月窗为他诊脉,认为没救了,于是出于仁爱,赠给德子很多钱,让他回家乡去看望父母。

德子途经扬州,看见一个人,正在卖妻子,一问原来是为还官府的债。那人哭得很厉害,边哭边说:“我把妻子卖了,这样我死后她还能有口饭吃,我卖她得了钱还了债就跳湖不想再活着了。 ”

德子听了非常伤心,于是把周月窗赠给他的钱全部都给了那个人,自己空着手回家去了。

回到家见了父母,德子说自己得了绝症,没救了。可是等了好久,也没有死。于是,德子又返回周月窗府上。

周月窗见到德子非常惊讶,说:“你还活着?!”于是再次为德子号脉,结果诸脉平和有寿。

周月窗问德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德子说出了之前救人的事情,周月窗说:“你所积累的阴德感动了上天,你的五脏已经全变了,我的医术已经无法解释了。”

五脏立变 救人:

名医周月窗,有仆名德,染病,周诊其脉,将死。因多与金,遣归见父母。德至扬州见有卖妻偿官债者,哭甚哀,问之,答曰:“我俟妻去,亦投水死。”德恻然,即以所赠金与之,空手归家,久而不死,复返见周医。周惊曰:“汝尚在耶。”再诊其脉,平和有寿。问其故,德言前事。周曰:“汝阴德动天,五脏立变,吾术不能知也。”



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中国在此指中天竺。中天竺:中古时期,印度全域划为五区,称为五天竺,其中央部分之诸国,称为中天竺。或指全印度,此因在我国流传甚久之佛教圣地等多存于中印度(五印度之一),故印度一名中土(梵Madhya-deśa),如唐朝王玄策所著之记称为中天竺行记,即作此广义之解释。玄奘之大唐西域记卷四以下列举中印度三十国,于摩揭陀国之记事特详。五印度中,中天竺面积最广,有今拉加普坦那(Rajputana)东半、中央诸州、中央印度州、联合州及孟加拉州(Bengal)之大半。


修德禳灾:

齐有彗星,景公坐柏寝而泣。晏子问之。

公曰:“寡人闻之,彗星出,所向之国君当之。今彗星向吾国,是以悲。”

晏子曰:“君之行固无德于国,穿陂池则欲其深以广也,为台榭则欲其高且大也。赋敛如劫夺,诛戮如仇讐。自臣观之,孛之将出,庸何惧乎?”

公欲使人禳之,晏子曰:“无益也,只取诬焉。天道不谄,不二其命,若之何禳之,使神可祝而来,亦可禳而去也。百姓苦怨以万数,君令一人禳之,安能胜众口乎?公欲禳灾,莫如修德。”



宋代顾忻,泰州泰兴人。十岁丧父,以母病,荤腥不入口者十载。鸡初鸣,具冠带率妻子诣母之室,问其所欲,如此五十年,未尝离母左右。母老,目不能视物,忻日夜号泣祈天,刺血写佛经数卷,母目忽明,灯下能缝纫,九十余无疾而终。
 
后人景仰他的孝行,于其葬地建“顾孝子亭”。明永乐皇帝闻其孝行,作诗二首,以表彰之。明万历十九年(1620年)泰兴知县段尚绣又在亭中之碑上镌“宋顾孝子墓”五个大字,亭柱上镌联一副:“孝列史书,五十载晨昏不改;墓凭碑石,二百年风雨无伤。”此亭原建西门外,在1921年黄桥政区图上记载得清清楚楚。中碑亭被毁,2000年寻得残碑联柱,现移址于黄桥公园内。地址:泰州泰兴市黄桥镇米巷10号

佛言: 佛子离吾数千里 ,忆念吾戒,必得道果。 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




王志仁,徽商,四十岁了还没有孩子。有一个相士,说他十月份的时候有大难。王志仁本来就很相信这个人的预测本领,所以抓紧时间去苏州收回自己的投资。

在收资返家的途中,王志仁住在客店里,晚上偶然出去散步,看见一个年轻的妇人投水自尽。王志仁赶快拿出十两银子喊来渔船把妇人救出。

王志文问妇人为何自尽,妇人说:“我丈夫给人帮工度日。家里养猪卖钱偿还租金。昨天我卖猪,拿回来的全是假银子,我怕丈夫怪我,我们夫妻没有了钱也活不下去了,于是投水。”

王志仁心生怜悯,给了妇人很多钱,让她回家偿还租金,剩下的留作度日。妇人回家后,丈夫打工回家,问妇人哪来这么多钱。妇人讲了经过。丈夫却不相信。妇人只好连夜领着丈夫去客店找王志仁以求证。

这时候王志仁已经脱衣睡下。妇人敲门说:“投水的妇人来谢您!”王志仁厉声喝道:“你是少妇,我是孤身一人的客人,天黑怎可以相见!”

妇人的丈夫在一旁听了,心中很敬畏王志仁,说:“先生请开门,我是她丈夫,我们一同来谢您!”

王志仁于是披上衣服出来相见,可刚刚打开门,睡榻旁边的一整面墙壁就坍塌在睡榻上,整个睡榻都被压碎了。那夫妇二人感慨而别。

后来王志仁回到家,又遇到那个相士,相士大惊道:“您满面阴德,一定是救过人命,以后的福气不可限量。”

后来王志仁连生十一子,寿九十六。 -《大难不死》





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

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

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

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知道。

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

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苏行三先生解:人命二字不是佛性,是指这肉体的生活力。“间”是“时间”。佛说:“人命在几间”,意思是说人的生活力,存在哪两个时间的中间。有一沙门答说,人命在数日间。佛说你未懂真理。另一沙门答在饭食间,佛还说不对。第三个说,人命在呼吸间,佛印可称是。

这一章很明显地叫人明白:人的生命是无常,是很短促,只在一呼一吸之间。你看,一个人的最后一刹那,出息离这肉体,而不再有一入息,这个人就不再称为人了,而特称为死人。死人就不会有所作为了。佛特意指出,这种最平常、而是人们最不注意的事,以提醒人们,叫人们在生活力还存在时,应该勤谨修持,免得临命终时,无所措手足。



自新之路:浙江余杭县皮肤科专家黄秀元,向来精通医治痈疮肿毒,远近闻名。

有一次,一个愁眉不展、哀声呼痛的人,袒露背部,前来求诊。经过黄秀元诊查,是背生疮毒,大的像盆底,又有数十小疮,四周环绕,病势已将溃烂。

黄秀元惊讶地说:“这个病症名叫'百鸟朝王',若溃烂就无法医治了,你平日到底做什么生意?不妨告诉我。”

那人回答说:“我白天以火枪打鸟,夜里到树林间寻打鸟巢,毁巢取鸟,多年来都以卖鸟为生。”

黄秀元说:‘你是因为残杀生命,才得此罪报,肿毒一旦溃烂就无法救治了。你若能对天立誓,从此改业,不杀生命,我当尽力为你医治。”

那人恭敬从命,于是对天立誓戒杀。黄秀元便为他医治,经过半个多月,奇迹出现,疾病竟渐渐痊愈。

那人从此果然不再杀生,改业卖菜,生活安康。

由上可知,以前因无知而曾造杀业的人,只要能依照善人教导,痛改前非,便可消灾获福,上天未尝不给人以自新之路。像黄君这位名医,能藉治病,化导病人,改过行善,是真正自他两利的大善知识了。-《业病挽回》


行道在心:

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




太湖居民。皆以屠罟(用网捕鱼或鸟)为业。惟沈文宝阖门好善。见人获禽鱼辄买放之。众笑其迂。沈独乐为。

后疫气流行。其居邻梦数鬼执旗一束。相语曰:“除放生沈家外。挨门尽插之。”未几。一村三百余家。染疫死者过半。独沈家无恙。—《独免瘟疫》



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 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