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四念處繫心。住無相三昧。修習多修習。惡,不善法從是而滅。無餘永盡。正以此法。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主 忠 信 , 毋 友 不 如 己 者 , 過 則 勿 憚 改 。
三 軍 可 奪 帥 也 , 匹 夫 不 可 奪 志 也 。
衣 敝 縕 袍 , 與 衣 狐 貉 者 立 , 而 不 恥 者 ,其 由 也 與 ?
貧 與 富 交 ,彊 者 必 忮 , 弱 者 必 求 。
一家之中勤则兴,懒则败,一定之理。
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脩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
自性起一念惡,滅萬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惡盡。
諸行如幻。如炎。剎那時頃盡朽。不實來實去。
歲 寒 , 然 後 知 松 柏 之 後 彫 也 。
「知 者 不 惑 , 仁 者 不 憂 , 勇 者 不 懼 。 」明足 以 燭 理 , 故 不 惑 ; 理 足 以 勝 私 , 故 不 憂 ; 氣 足 以 配 道義 , 故 不 懼 。 此 學 之 序 也 。
家中兄弟子任,总宜以勤敬二字为法,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知风味。
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於非所有物當盡棄捨。
易 九卦 , 終 於 巽 以 行 權 。
聖 人 之 所謂 道 者 , 不 離 乎 日 用 之 間 也 。
既冠授室,当以早起为第一先务,自力行之,亦率新妇力行之。
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故曰:彼出於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說也。雖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聖人不由,而照之於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故曰:莫若以明。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馬喻馬之非馬,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惡乎然?然於然。惡乎不然?不然於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故為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
「劫」是梵文劫簸(kalpa)的音譯,它在印度,並不是佛教創造的名詞,乃是古印度用來計算時間單位的通稱,可以算作長時間,也可以算作短時間,長可長到無盡長,短也可以短到一剎那。
不過,通常所稱的劫,是指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長時代而言。
佛經中所說的劫,分為三等:一、小劫:二、中劫:三、大劫:佛經上所稱的劫,如不表明中劫或小劫,通常是指大劫而言。在三界的眾生,未了生死之前,最短的壽命短到即生即死,最長的壽命是修四空定的無色界眾生,最長的有想無想天壽命長到八萬四千大劫,他們的生命,相當於地球的八萬四千次生滅的過程,所以在他們自以為已經是不生不死。其實,八萬四千大劫終了,仍然要接受生死。在佛眼看來,八萬四千大劫,也僅剎那之間的時光而已,唯有修持解脫道,空去了「我」,才入涅盤——不生不死的境界。唯有再進一步空去了對「法」的執著,才能稱為菩薩,自己解脫生死仍不住於涅盤,隨類應化眾生,走向成佛之道。
朝三暮四:唯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適得而幾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勞神明為一而不知其同也,謂之朝三。何謂朝三?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
孔 子 於 鄉 黨 , 恂 恂 如 也 , 似 不 能 言 者 。
薑, 通 神 明 , 去 穢 惡 。
席 不 正 , 不 坐 。
鄉 人 飲 酒 , 杖 者 出 , 斯 出 矣 。
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者曰: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少壮敬亲,暮年爱亲,出于至诚。有八字、三不信:八者,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三者,曰僧巫,曰地仙,曰医药,皆不信也。处兹乱世,银钱愈少,则愈可免祸;用度愈省,则愈可养福。
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無也者,有未始有無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無也者。俄而有無矣,而未知有無之果孰有孰無也。
辯也者,有不見也。夫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嗛,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辯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圓而幾向方矣!
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也矣。
法體空寂。無相可得。然中有恆沙性德。用之不匱。
譬如明月十五日夜
若 有 疾 風 、 迅 雷 、 甚 雨 則 必 變 , 雖 夜 必 興 , 衣 服 冠 而 坐。
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觀之,仁義之端,是非之塗,樊然殽亂,吾惡能知其辯!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飄風振海而不能驚。若然者,乘雲氣,騎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無變於己,而況利害之端乎!
古人的觀點有時基本吻合。莊子認為: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無也者,有未始有無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無也者。俄而有無矣,而未知有無之果孰有孰無也。佛經上所稱的劫,如不表明中劫或小劫,通常是指大劫而言。在三界的眾生,未了生死之前,最短的壽命短到即生即死,最長的壽命是修四空定的無色界眾生,最長的有想無想天壽命長到八萬四千大劫,他們的生命,相當於地球的八萬四千次生滅的過程,所以在他們自以為已經是不生不死。其實,八萬四千大劫終了,仍然要接受生死。在佛眼看來,八萬四千大劫,也僅剎那之間的時光而已,唯有修持解脫道,空去了「我」,才入涅盤——不生不死的境界。
五裡灘頭風欲平,張帆舉棹覺船輕。柔櫓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滿眼風波多閃灼,看山却似走來迎。子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
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人有存在感。之后还是没有。短暂的存在感恰恰是证明虚无真实性的镜子。
盖儿子若贤,则不靠宦囊,亦能自觅衣饭;儿子若不肖,则多积一钱,渠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必且大玷家声。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齊物論》其大意是:莊子一天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蝴蝶。醒來之後他發現自己還是莊子,於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變成莊子的蝴蝶呢,還是夢中變成蝴蝶的莊子。在這裡,莊子提出一個哲學問題——人如何認識真實。如果夢足夠真實,人沒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夢。但也可能是一次關於天人合一的清醒夢。1641年,笛卡爾在《形而上學的沉思》(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中闡述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人通過意識感知世界,世界萬物都是間接被感知的,因此外部世界有可能是真實的也有可能是虛假的。《盜夢空間》表現了夢中夢的情形,影片中最多展現了四層夢境和一個潛意識邊緣層。如果不能辨識自己身處夢境而把所處的夢境當成真實世界,那麼他所在夢境的一生就只不過是上一層夢的一個夢而已。
若彼眼見色,離貪、離欲、離愛、離渴、離念,內心寂靜,不行非法行,行等行、不踈澀行;耳……鼻……舌……身……意、法亦復如是,如是像類沙門、婆羅門所應恭敬、尊重、禮事、供養。
不自譽。不毀他。
言 者 行 之 表, 行 者 言 之 實 , 未 有 易 其 言 而 能 謹 於 行 者 。
吾家子侄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粪等事,须一一为之;插田萍禾等事,亦时时学之。庶渐渐务本而不习于淫荡矣。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所見有是。有不是。此世間妄眼。無是無不是。此世間之真眼。所知有可有不可。此世間妄心。無可無不可。此出世之真心也。
除身惡行。修身妙行。
未 知 生 , 焉 知 死 ?
孝友为家庭之祥瑞。凡所称因果报应,他事或不尽验,独孝友则立获吉庆,反是则立获殃祸,无不验者。
夫道不欲雜,雜則多,多則擾,擾則憂,憂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
德蕩乎名,知出乎爭。名也者,相札也;知也者,爭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盡行也。且德厚信矼,未達人氣,名聞不爭,未達人心。
內直而外曲,成而上比。
道 以 中 庸 為 至。
凡吾行事,足令人钦仰者,皆吾所以敬吾亲也;凡吾德意,足生人感恋者,皆吾所以爱吾亲也。
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中国商圣范蠡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的逆周期商业思想:在涝的季节,就要开始准备旱天的时候所用的车;在旱季就要准备有水的时候用的舟了。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也提到:贱取如珠玉,贵出如粪土。意思是趁价格上涨时,要把货物像倒掉粪土那样赶快卖出去;趁价格下跌时,要把货物像求取珠玉那样赶快收进来。
若於結所繫法隨生味著、顧念、心縛,則愛生;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於結所繫法隨順無常觀,住生滅觀、無欲觀、滅觀、捨觀,不生顧念,心不縛著,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如是,純大苦聚滅。
足 不 履 影, 啟 蟄 不 殺 , 方 長 不 折 。 執 親 之 喪 , 泣 血 三 年 , 未 嘗 見齒 。 避 難 而 行 , 不 徑 不 竇 。
发奋立志,念念有恒。
臣子与君亲,但当称扬善美,不可道及过错;但当谕亲于道,不可疵议细节。
以巧鬥力者,始乎陽,常卒乎陰,大至則多奇巧;以禮飲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亂,大至則多奇樂。凡事亦然,始乎諒,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
屢 空 者 , 簞 食 瓢 飲 屢 絕 而 不 改其 樂 也 。 天 下 之 物 , 豈 有 可 動 其 中 者 哉 ?
夫家和则福自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和气蒸蒸而家不兴者,未之有也;反是而不败者,亦未之有也。
汝不知夫養虎者乎?不敢以生物與之,為其殺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與之,為其決之之怒也;時其飢飽,達其怒心。虎之與人異類,而媚養己者,順也﹔故其殺者,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