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所取法觀察無常、生滅、離欲、滅盡、捨離,心不顧念,心不縛著,愛則滅,愛滅則取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尔为下辈之长,须常常存个乐育诸弟之念。君子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况兄弟乎?临三、昆八,系亲表兄弟,尔须与之互相劝勉。尔有所知者,常常与之讲论,则彼此并进矣。



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至于兄弟之际,吾亦惟爱之以德,不欲爱之以姑息。教之以勤使,劝之以习劳守朴,爱兄弟以德也;丰衣美食,俯仰如意爱兄弟以姑息也。姑息爱之,使兄弟惰肢体,长骄气,将来丧德亏行。是即我率兄弟以不孝也,吾不敢也。



「死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雖天地覆墜,亦將不與之遺。審乎無假而不與物遷,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常季曰:「何謂也?」仲尼曰:「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遊心乎德之和;物視其所一而不見其所喪,視喪其足猶遺土也。」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然兄弟之间,一言欺诈,终不可久。尽行揭破,虽目前嫌其太直,而日久终能相谅。



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唯止能止眾止。



於色解脫



自心是佛



老 者 安 之 , 朋 友 信 之 , 少者 懷 之 , 使 萬 物 莫 不 遂 其 性 。 



居高位者,何人不败于自是!何人不败于恶闻正言哉!



鑒明則塵垢不止,止則不明也。久與賢人處則無過。



你明明教育了,却塑造出一个无比正确的自己,和一个始终错误的孩子。



我已度疑,離於猶豫,拔邪見刺,不復退轉,心無所著故,何處有我?



克 己 復 禮 為 仁 。 



私 欲 淨 盡 ,天 理 流 行 。



非 禮 勿 視 , 非 禮勿 聽 , 非 禮 勿 言 , 非 禮 勿 動 。 心 兮 本 虛 , 應 物 無 跡 。 操 之 有 要 , 視 為 之 則 。 蔽交 於 前 , 其 中 則 遷 。 制 之 於 外 , 以 安 其 內 。 克 己 復 禮 ,久 而 誠 矣 。 人 有 秉 彝 , 本 乎 天 性 。 知 誘物 化 , 遂 亡 其 正 。 卓 彼 先 覺 , 知 止 有 定 。 閑 邪 存 誠 , 非禮 勿 聽 。 人 心 之 動 , 因 言 以 宣 。 發 禁 躁妄 , 內 斯 靜 專 。 矧 是 樞 機 , 興 戎 出 好 , 吉 凶 榮 辱 , 惟 其所 召 。 傷 易 則 誕 , 傷 煩 則 支 , 己 肆 物 忤 , 出 悖 來 違 。 非法 不 道 , 欽 哉 訓 辭 ! 哲 人 知 幾 , 誠 之 於 思; 志 士 勵 行 , 守 之 於 為 。 順 理 則 裕 , 從 欲 惟 危 ; 造 次 克念 , 戰 兢 自 持 。 習 與 性 成 , 聖 賢 同 歸 。 



無明斷。愛緣盡。



今人都将学字看错了,若细读“贤贤易色”一章,则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于孝弟两字上尽一分便是一分学,尽十分便是十分学。今人读书皆为科名起见,于孝弟伦纪之大,反似与书不相关。殊不知书上所载的,作文时代圣贤谈的,无非要明白这个道理。若果事事做得,即笔下谈不出何妨?若事事不能做,并有亏于伦纪之大。即文章说得好,亦只算个名教中之罪人。



哀公曰:“何谓才全?”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使日夜无隙,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才全。”“何谓德不形?”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仲尼曰:“丘也尝使于楚矣,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眴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其类焉尔。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战而死者,其人之葬也不以翣资;刖者之屡,无为爱之。皆无其本矣。为天子之诸御:不爪翦,不穿耳;取妻者止于外,不得复使。形全犹足以为尔,而况全德之人乎!今哀骀它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




什么叫局限呢,局限就是砍柴的以为皇帝拿金扁担。



如果你从80楼往下看,都是美景,从2楼往下看,也许满地垃圾,人若没有高度,看到的都是问题,若没有格局,看到的都是鸡毛蒜皮!



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謀士。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於道者也若此。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機淺。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訢,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受而喜之,忘而復之,是之謂不以心損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若然者,其心忘,其容寂,其顙頯;淒然似秋,煖然似春,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



死 生 有命 , 富 貴 在 天 。 命 稟 於 有 生 之 初 , 非 今所 能 移 ; 天 莫 之 為 而 為 , 非 我 所 能 必 , 但 當 順 受 而 已 。君 子 敬 而 無 失 , 與 人 恭 而 有 禮 。 四 海 之 內 , 皆 兄 弟也 。



視遠惟明,聽德惟聰。



余每见嫁女贪恋母家富贵而忘其翁姑者,其后必无好处。余家谱女,当教之孝顺翁姑,敬事丈夫,慎无重母家而轻夫家,效浇俗小家之陋习也。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猶有所遯。若夫藏天下於天下而不得所遯,是恆物之大情也。特犯人之形而猶喜之。若人之形者,萬化而未始有極也,其為樂可勝計邪!故聖人將遊於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善夭善老,善始善終,人猶效之,而況萬物之所係,而一化之所待乎!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狶韋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戲氏得之,以襲氣母;維斗得之,終古不忒;日月得之,終古不息;勘坏得之,以襲崑崙;馮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處大山;黃帝得之,以登雲天;顓頊得之,以處玄宮;禺強得之,立乎北極;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廣,莫知其始,莫知其終;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說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於列星。



欲知将来,当观以往;得贤者治,失贤者丧;此万世不易之道也。



子 貢 問 政 。 子 曰 : 「 足 食 。 足 兵 。 民 信 之 矣 。 」 言 倉 廩 實 而 武 備 修 , 然 後 教 化 行 , 而 民信 於 我 , 不 離 叛 也 。 子 貢 曰 : 「 必 不 得 已 而 去 , 於斯 三 者 何 先 ? 」 曰 : 「 去 兵 。 」 去 , 上聲 , 下 同 。 言 食 足 而 信 孚 , 則 無 兵 而守 固 矣 。 子 貢 曰 : 「 必 不 得 已 而 去 , 於 斯 二 者 何 先? 」 曰 : 「 去 食 。 自 古 皆 有 死 , 民 無 信 不 立 。 」 民無 食 必 死 , 然 死 者 人 之 所 必 不 免 。 無 信 則 雖 生 而 無 以 自立 , 不 若 死 之 為 安 。 故 寧 死 而 不 失 信 於 民 , 使 民 亦 寧 死而 不 失 信 於 我 也 。



天下未有不孝之妇而可得好处者…



吾守之三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後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徹;朝徹,而後能見獨;見獨,而後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



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養給;相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故曰: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



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



三身者,清淨法身,汝之性也。 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若離本性別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



有钱有酒款远亲,火烧盗抢喊四邻。戒富贵之家不可敬远亲而慢近邻也。



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



天刑之,安可解〈德充符〉

子之愛親,命也,不可解於心〈人間世〉



法界常住。



子 路 無 諾 。急 於 踐 言 , 不 留 其 諾 也 。



然吾观儿女多少成否,丝毫皆有前定,绝非人力所可强求。故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吾现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一切時中,自性自如。



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



無住生心



何處是菩提?師云:菩提無是處。佛亦不得菩提,眾生亦不失菩提。菩提本性,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一切眾生,即菩提相。又問:如何發菩提心?師云:菩提無所得。你今但發無所得心,決定不得一法,即菩提心。



心無所住,隨處解脫。若一切無心,即無所住也。



自作自覺則墮常見。他作他覺則墮斷見。義說.法說。離此二邊。處於中道而說法。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君 子 成 人 之 美 , 不 成 人 之 惡 。 小 人 反 是。 



惟柔可以制剛狠之气,惟诚可以化顽梗之民。即以吾一家而论,兄与沅带兵,皆以杀人为业,以自强为本;弟在家,当以生人为心,以柔弱为用,庶相反而适以相成也。



贫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但并非越贫穷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做父母的,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资料,不让孩子陷入人穷志短的自卑深渊。富裕是另一种更高级的教育资源,西方人的经验是:“培育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阶层是会遗传的。”但是,更高级的教育资源需要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如果没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富裕的家庭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灾难。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长相。家长和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孩子逐步对自己的精神长相负责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种子”,让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气,让人可以扬眉吐气。让你的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有教养从守时,排队,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轻易发怒开始。经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进餐,二是邀请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家具或衣物,偶尔邀请孩子帮忙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三是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在孩子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无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积极的权威型父母。在孩子1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个消极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严后松,无效的教育是先松后严。孩子的成长需要同伴,让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杂乱的伙伴,在孩子没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断里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坏习惯。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