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人的身体,思想却因此被人的欲望束缚,应该时时醒悟,人的身体只是用来了悟世间的工具,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意义,所有的关于人间的欲望都微不足道,也不必纠缠,只把真心用在感悟上,当离开人世的时候,什么都不需要带走,所以在世时也不必纠结。
但愿精专不退,不知再会何时。
至静为行。意思是指,处于一切境界,性静而不为所动。
我说自己退步:钱财能让我喜或怒,职位能让我喜或怒,别人与我利益冲突我就忧愁,不能成就慈爱心、悲悯心。所以我说我退失了菩提心,我决定从头再开始修习,我不能放弃。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已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叫它消灭。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矜自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印光大师
一劫有多长时间?在一个十六公里长、十六公里宽的城内,洒满芥子。如果一个人,每一百年从城中取走一粒芥子,直到把城中的芥子取尽,所需要的时间大概就是一劫的时间。众生于这么漫长的时间里,恩爱缚著,流转生死,死此生彼,无有穷尽。所谓涅槃就是不再轮回于其中。
我们现在就处在贤劫。贤劫中有20个小劫,有一千尊佛相继会在贤劫出世,目前已经出现了4尊佛。贤劫的第1至8小劫,无佛出世。在第9小劫的减劫之中,人寿减至6万岁时,第一尊佛拘留孙佛出世。人寿减至4万岁时,第二尊佛拘那含牟尼佛出世。人寿减至2万岁时,第三尊佛迦叶佛出世。当人寿减至100岁时,第4尊佛释迦牟尼佛出世。因此,贤劫中的第9个小劫之中,一共出现了4尊佛,释迦摩尼佛是第4尊佛。
在贤劫的第10个小劫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弥勒佛出世,为贤劫第5尊佛。其后的第11到14个小劫之中,无佛出世。到了第15个小劫,是诸佛出世的高峰期,此劫将有994尊佛相继出世。在第16到19小劫之中,无佛出世。在20小劫之中,贤劫最后一尊佛楼至佛出世。贤劫20个小劫,共计千佛出世,是名贤劫千佛。
贤劫千佛之中,释迦牟尼佛相对最为特殊。因为释迦牟尼佛选择在人寿百岁的五浊恶世出世,而其他佛所出世的时代都相对较好(所谓的五浊是指劫浊、见浊、命浊、众生浊、烦恼浊)。
这和释迦牟尼佛历劫的勇猛精进的修行有着莫大的关系。例如在《金刚经》之中,就记载了佛陀在因地作忍辱仙人时,曾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而无丝毫嗔心。并且,佛陀还发愿当自己成佛时所度的第一个人就是歌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