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有因喜悦之炽盛,而又恋著者,如是众生,则耽于欢乐,求于世乐,如是之人,必(再)生老。
如梦中人,醒时不可得。
观无常:
诸法无常,如果能够以智慧如此观照,就能厌离诸苦,这就是清净道。 (《法句经》偈277)
一群比库各自依佛陀给他们的禅观指导到林子里去禅修,但是却进步迟缓,他们便回去见佛陀,请佛陀给更适合他们的禅观指导。佛陀于是透过神通,明白这些比库在咖沙巴佛时,曾修习无常观,所以佛陀就告诫他们:「比库,一切缘起法,都是无常。」
备注:一切因缘和合的事物,不论是有生命或无生命都遵守“无常”、“苦”、“无我”的永恒定律,没有任何超自然的神祇可以改变或停止这永恒定律。众生的所有问题和苦,都根源于我们执着于瞬间的感觉,及东西和一切事物的不确定性。我们的贪欲和无常之间的冲突,造成精神或肉体的痛苦。明白观照这永恒定律的人,可以获得内心的和平与满足。
无有畏怖。远离爱欲。无有烦恼。断除入生死之箭。
小乘法:离诸爱欲。不著爱欲。-《小部经》
大乘法: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如汤销冰,无别有冰,知冰销者。存我觉我,亦复如是。-《圆觉经》
大乘小乘,本为一乘,不住为住,有住非住。所以《维摩经》讲:菩萨不住无为,不尽有为。
比丘当知,汝等当汲去舟中之水,则舟能疾行。汝等能断贪欲、瞋恚则达涅槃。-《法句经》
奢摩他,意为“止”,引申为“寂静”,是将心与心所聚集在一起,心念集中专一,止息一切外在行为与内在的精神情绪和思维,熄灭一切散乱烦恼,停止对一切相的分别心,达到身与心的轻安,以进入定境,发起智慧。
毗钵舍那,意为“观”,从“身体”“感受”“心”和“法”四个方面,培育持续及稳固的觉知能力,在实际经验(而非信仰、感情和想像)的层面上,体验到“自我”不外是由五个要素(五蕴)所组合而成的现象,其共同特征是快速不断地变化(无常)、不满足的状态(苦)和无有真实的自性(无我)等三相。
在佛教的修行系统中,毗钵舍那(观)是属于三学中的“慧学”,另外两学分别是戒学(道德生活之准则)、和定学(专注力的培养)。慧的音译为般若,是对实相的正确了解,事实上,修习“观“的每个阶段,就是以更深湛的智慧做为里程碑。更深的智慧,能灭除更幽微的烦恼,从这个意义而言,佛教修行可以视为自我净化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完全的净化,从所有的痛苦、感官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即所谓的涅槃。
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
圆瑛大师在《挽救人心之唯一方法》一文中说:“佛教专重入世,而非竞尚出世。经云:‘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请试味其语,但能有利于众生,则虽镬汤炉炭,亦所不避,要必入世功圆,方是出世事毕”。他又在《佛教与世道人心之关系》一文中说:“人天乘是世间法,可以救正人心,匡扶世道。声闻乘、缘觉乘,是出世间法,独善其身,能得自度。菩萨乘、佛乘皆是入世法,普利众生,广利群品。”
《法华经·譬喻品》云:“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而今此处,多诸患难。唯我一人,能为救护。虽复教诏,而不信受。于诸欲染,贪着深故。以是方便为说三乘。令诸众生,知三界苦。开示演说,出世问道。”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佛陀告诉无尽意菩萨:“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持戒是学佛的根基。不杀生(乃至于不伤害、不食肉)、不偷盗(乃至于不占便宜)、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制伏贪念、瞋念、痴心。
凡人由无始劫来的颠倒心识,常有犯戒。预防犯戒的最好方法是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念菩萨圣号,可以净性清心,从而摆脱业力的影响,坚持戒律。
印光大师在《文钞增广·复郦隐叟书》中有:“一月丽天,万川影现,即小而一勺一滴水中,各各皆现全月。若水昏而动,则月影便不分明矣。众生之心如水,若一心专念菩萨,菩萨即于念时,便令冥显获益。若心不志诚,不专一,则便难蒙救护矣。”
印光大师 在《南五台山圆光寺观音菩萨示迹之记》中有:“观音大士,于无量劫,久成佛道。为度众生,不离寂光,现菩萨身。又复普应群机,垂形六道。以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四不思议无作妙力,寻声救苦,度脱群萌。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直同月印千江,春育万卉。虽则了无计虑,而复毫不差殊。良由彻证唯心,圆彰自性。悲运同体,慈起无缘。即众生之念以为心,尽法界之境以为量。是知无尽法界,无量众生,咸在菩萨寂照心中。故得云布慈门,波腾悲海,有感即赴,无愿不从也。”
另有 《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复周伯遒书四》记载:“观世音菩萨,若能志诚恳切持念,不但愈病而已。果能志诚之极,则尚能了生脱死,以至成佛。”
范军的妻子得了肺结核。不久,范军遇到一个江湖医生,告诉范军一个药方:用一百只麻雀,每天给麻雀喂药,到二十一天取麻雀的脑子,人吃了就会痊愈。范军就按照这个药方,买了一百只麻雀,打算给妻子治病。范军的妻子知道后说:“因为我一个人,残害一百个性命,我宁可死也不这么做!”说完,范军的妻子就打开笼子把一百只麻雀全放飞了。之后不久,范军妻子的病不治而愈。又过了不久,范军的妻子生了一个孩子,这孩子生下来时,左右胳膊上各有一个像麻雀形状的胎记。
胡僖去参加省里的考试(会试),借宿于潘家的后花园里的小屋子里。蚂蚁突然出现于他住的房间,数目大概有数十万只。胡僖随行的书童建议用火把蚂蚁烧死,胡僖说“因为我一个晚上的安宁,就伤害数十万的性命,我实在于心不忍。”于是胡僖就躲避到别的屋子去了。等到考试的时候,胡僖对着文题没有了思路,忽然几只蚂蚁爬上笔端,胡僖突然出现了写作的灵感,思路如泉水般涌出,文章的立意很快就出现了,由此胡僖在省试(会试)后得到了进入殿试的资格。
原谷的爷爷年纪大了,得了一个毛病,就是说话总是重复啰嗦。因为这个缘故,原谷的父母做了一个手推车,并让原谷把爷爷用车推送到远处的一个房子去住。原谷流泪劝父母不要这样对待爷爷,可父母执意要这样做。原谷无奈之下只能用车推走了爷爷。返回家的时候,原谷仍旧把手推车推了回来。他的父亲看了很惊讶,问他为什么又把手推车推回来了?原谷说,“为了等您年老的时候推您。”他的父亲很惊愕,由此感悟并接回爷爷奉养到老。后来原谷官至公卿。
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