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光法师年轻时,和我同在宣讲堂讲过善书。以后皈依三宝,戒律严明,在长春护国般若寺当方丈。寺院宏大,寺前有露天观音,身高数丈,传过千人大戒,弘法利生。某天他到总会来看我,邀请我到寺中吃饭。我说:“佛法平等,你请我吃饭,我的人可多呀!”如光法师问:贵会有多少位职员?我说:不算学生,职员有六十多人。便约定日期,分两班前往。斋毕,如光法师送我们到山门。有位居士手捧五百元钱,向法师顶礼说:弟子心愿,供养诸位老修行打斋。如光法师合十说:阿弥陀佛,贫僧持金钱戒,手不通钱,请交给知客师吧。我问他说:你持金钱戒,手不拿钱,心里想钱不想钱?他稍停笑道:我身为方丈,全寺僧众的一切费用由我筹划,哪能不想钱呢?我对他说:我从三十五岁便和钱绝交了,早已经对钱不动心了。-王凤仪善人于 民国二十六年(丁丑、一九三七年)(王善人七十四岁)
世尊于无量劫前,在因地时,为求得佛法,不惜牺牲性命。有时为了获得一句一偈,或放弃王位,或抛妻离子,可说是无所不舍。
这是因为上妙的甘露法门,在世间不是随时都能遇到的。可是世俗之人不知佛经的珍贵,往往对佛教经典持轻视之态度。哪知再过两三千年之后,想要获得佛经上的片纸只字也不可能了。据《法灭尽经》上说:“法欲灭时,比丘所服袈裟,自然变白,何况三藏教典呢(其中《楞严经》最先消失,《阿弥陀经》最后消失)?
自此以后,要再经过八百八十万六千多年(前八百四十万六千多年,应该归入第九小劫中算。后四十万年,应归在第十小劫中算)之后,弥勒菩萨从兜率天宫降生人间成佛,此世间才开始又有佛法(弥勒菩萨成佛是贤劫中的第五尊佛)。
过此之后,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共四小劫中,都没有佛诞生世间(人的寿命一增一减,称为一小劫。每一小劫,计一千六百八十万年)。
到第十五小劫,师子月佛诞生人间之后,陆陆续续成佛的,共有九百九十三尊,可称是佛法最隆盛时期。
此后,第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共四小劫中,又没有佛诞生人间。到了第二十小劫,有楼至如来(即韦驮菩萨)降生世间成佛,贤劫千佛之数刚好圆满。同时,娑婆世界也崩坏了。
自此之后,又须经历六十小劫(其中,前二十小劫世界崩坏,中间二十小劫世界不存在,后二十小劫,即未来星宿劫世界又再度形成),才有日光如来诞生世间(此是未来星宿劫的第一尊佛)。
由此可见,佛法是如此难遭难遇,我们很幸运生在有佛法之时期,应该努力学习佛法。
甚深法者,空则是义,无作、无相则是义。
胡牧亭御史说,他乡里有人养了一头猪,这头猪只要一看见隔壁家的老翁就怒目狂叫,横冲直撞地要冲上去咬他,见到了别的人却不是这样。
隔壁老翁开始对它很生气,想把这头猪买下来吃它的肉。但不久就幡然醒悟,说:“这大概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前世冤仇吧!这世上并没有不可解的冤仇啊。”
于是他用高价买下这头猪,并把它送到佛寺里做长生猪。后来这老翁再见到这头猪时,它竟顺着耳朵非常友好地靠到跟前,不再像是从前那副状态了。
我曾看过孙重画的一幅《伏虎应真图》。图上还有巴蜀西部人李衍题的词。其大意说:道行广大的人骑着猛虎,如同驾御良马一般。岂是它本来就是驯良的?而是道力化解了它的凶性。由此可知天地之间,一切有情都可以成为契友,但愿众生能至诚相处,不要互相畏忌而成敌对。我想,这段题词正好可以作为胡御史所讲这个故事的旁证。
医药能治四大不调之病,却不能治疗因果引起的疾病。汉代的因可以造成唐代的果。下面这件事就是例证:
汉景帝时,分封的七国首领骄横放肆,其中吴国有谋反的意图。晁错看出了这种苗头,担心发生乱变,就劝皇帝想法削减封地。七国一听到这件事,就马上起兵造反。皇帝很忧惧,正要商议征讨,吴相袁盎因为和晁错有私冤,趁机劝皇帝诛杀晁错,晁错就被腰斩于东市。仆射邓公上书伸冤,皇帝才开始后悔,但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这件事过去好久,到了唐懿宗的时候,有一位悟达国师,在还没有显露声名时,和一位僧人偶然在京城相遇。这个僧人得了大病,大家都很厌恶他,唯独悟达国师格外恭敬,没有一点厌恶的样子。以后分别时,这个僧人被他的诚意所感动,就嘱咐他说:“您今后如果出现了危难,可到西蜀彭州茶陇山来找我,山上有两颗松树作为标记。”悟达住在长安,德望一天天增高,懿宗拜他为国师,赐给他沉香宝座,皇恩一天天加深。
忽然有一天,国师的膝盖上长出一个人面疮,吃喝与人一样,使国师万分痛苦,最好的医生也不知是什么病。在这个时候,悟达忽然想起病僧的临别嘱咐,就直往茶陇山去。到的时候已是黄昏,四顾无人,正在徘徊时,远远望见烟云里有两颗松树,就往这个方向走去,果然遇见了那位病僧,悟达就向他诉说了自己的痛苦。病僧说:“没有关系,这山岩下有泉水,明天早晨去洗一洗,就会好的。”
第二天早晨,一个童子带他到山泉下,正在捧水的时候,那个疮忽然大喊:“不能洗,我还有冤情要说。国师博古通今,曾经读过《西汉书》上记载的袁盎杀晁错的事情吗?”国师说:“读过。”疮说:“您就是袁盎,我就是晁错,腰斩于东市的冤情怎么样呢!我几世都想要报仇,只因您十世作高僧,严持戒律,想要报仇也没有机会。现在您受皇上恩宠,生起了名利心,损害了您的德性,所以就有机会报仇了。今天承蒙迦诺迦尊者用三昧水来洗我,就不再与您结怨了。”悟达一听,心中大为震动,当他捧水洗疮的时候,痛彻骨髓,昏死又再苏醒,疮就不见了。后世流传的三卷《水忏》,就是悟达国师在病好后所作的忏法。
注:①晁错(前200-前154)西汉政论家,颖川(河南禹县)人。文帝时,任太常掌故,曾奉命从故秦博士伏生受《尚书》。后为太子(景帝)信任,号“智囊”。景帝即位,任为御史大夫。他劝景帝削夺诸侯王国的封地,防止叛乱,保持国家稳定。不久,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为名,发动叛乱,晁错被袁盎所谮,遇害。
②袁盎(?-前148)字丝,汉楚人。父徙居安陵,文帝迁淮南王于蜀,盎谏不听;王至雍病死,盎又请立子三人为王,于是名重朝廷。为吴相,景帝时晁错令人案盎受吴王财物抵罪,诏赦为庶人。吴楚七国反,盎劝景帝诛错。乱平后,为楚王礼相,病免居家,后为梁王所杀。
补: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治世,也就是国家繁荣昌盛的时代。但在景帝时,也出现了“七国之乱”。因为汉初大封同姓为诸侯王,地方实力膨胀,严重地影响了国家的安定。一些诸侯不受朝廷的约束,横行无忌。特别是吴国已成为一个独立王国,吴王刘濞骄横放肆,从来不到长安朝见皇帝。为了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使老百姓安居乐业,汉景帝继位后,采纳了晁错“削藩”的建议,将分封诸侯土地划规中央直接管辖。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为此联合胶西王、楚王、赵王、济南王、淄川王、胶东王,借口“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举兵叛乱。吴相袁盎趁机陷害晁错,景帝错信一面之词,杀了晁错。但“七国之乱”并没有就此平息,邓公对景帝说:“吴王造反已经准备几十年了,这次借削地发难,哪里是为了晁错呢?陛下把晁错杀错了,以后谁还敢替朝廷出主意呢?”景帝这才醒悟,但悔之晚矣。三个月后,七国之乱被周亚夫平定。
(按)迦诺迦尊者就是释迦牟尼世尊的罗汉弟子啊!国师和他相见时,只是一个病僧,怎么会知道他不是凡人啊!迦诺迦的尊号,等到疮口说话才知道,这样的业报病,哪能用世上的药治好呢!
补:有些病用医药能奏效,有些病用再好的药也不能奏效。医药能治四大不调之病,却治不好因果病。悟达国师就是很生动的一个例子啊!
舍卫国有一长者,发心建造塔寺,命终之后,生到天上。其妻因为思念丈夫,常常去打扫她丈夫所建造之塔寺。有一天,她遥见其夫在空中对她说:“我是你丈夫,由于建造塔寺之功德,得生天上。因见你思念我,所以特意下来。无奈世间人身臭秽,不能靠近。你若希望再为我妻,就得精勤供佛及僧,修理打扫塔寺,并发愿生到我所居住之天。”她依从丈夫的话去做,命终之后果然生到天上,与丈夫相聚。夫妇同来见佛,佛为他们说法,都证得须陀洹果(七次生到天上,七次生到人间,便了断生死轮回)。[按]佛经上说,扫僧坊一阎浮提,不如扫佛塔一手掌。可见扫塔之功德也很大啊!
摘自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同为夫妇
若一心观诸法实相清净,则无明尽,无明尽故行尽,乃至众苦和合集皆尽。-《大智度论》
方圆四十里的石头山,长寿的天人每一百年经过一次,每次经过的时候用衣服拂拭大石山,直到用衣服把这座石头山磨尽所用的时间,还比不上一个大劫的时间长。方圆四十里的城,城中平铺一层芥末籽,长寿的天人每一百年经过一次,每次拿走一个芥末籽,芥末籽被取光所用的时间,还比不上一个大劫的时间长。菩萨在无数个这样的大劫里,发大正愿,度脱一切众生,断诸结使,成无上正等正觉,这就叫做愿。-《大智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