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阇世王用百斛麻油,在从宫门至祇园精舍(在舍卫城南六里)的路上点满灯供养佛陀和佛的弟子。当时有位贫穷的老妇人,见国王点灯修福做好事,心里非常感伤,就拿出自己仅有的两文钱买油,也用以点灯修福。当时二文钱只能买得二合油,卖油人为嘉奖她的一片至诚,多赠送她三合。估计到这些油点不到半夜,老妇人于是暗自发誓说:“若我后世能得道如佛,愿此灯通宵不灭。”这天夜里,国王所点之灯有的明亮、有的晦暗,种种不同。唯独老妇人的灯,光明通宵达旦。第二天早晨,大目健连尊者用袈裟扇老妇人的这盏灯,灯光反而更加明亮。佛告诉大目健连尊者:“此灯不是你的威神之所能灭。这位贫穷的老妇人在过去世已供养一百八十亿佛,再过三十劫当得做佛,号为须弥灯光如来。只因她前世未曾布施,所以今世贫穷。”摘自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贫女施灯》在黑夜难行之处,忽然点燃一盏灯,犹如为盲人安上明亮的眼睛,亦如在夜幕即将降临之时,留住太阳的余晖。这对夜间行路之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受惠的。因为夜晚有灯,则眼前了了分明,所以施灯之人,当得明目之报。有灯,则心无忧虑,所以施灯之人,当得欢喜之报。有灯,则不至于踩到烂泥污秽之处,所以施灯之人,当得身心洁净之报。有灯,则闻狗吠之声而心不惊慌,所以施灯之人,当得无所畏惧之报。有灯,则不使人产生疑心,所以施灯之人,当得举动光明之报。有灯,则不致跌扑损伤,所以施灯之人,当得健康无病之报。有灯,则不至于堕落溪河井涧,所以施灯之人,当得长寿之报。点夜灯有如是诸多好处,谁说点灯仅能照人行路呢?世俗之人,生不知从何而来,死不知往何而去,一会儿入一胞胎,一会儿出一胞胎,总在黑暗中轮转,谁是点灯照亮我们前程之人?自从佛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此后,前世后世之因缘果报,仿佛各有一盏明灯在指引。修行十善,照之以生天。受持五戒,照之以为人。皈依三宝,照之使不堕入三恶道。唯有佛为众生点燃了智慧之灯啊!


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大智度论》


佛法无执着。佛于佛法不著不爱。就像《法华经》记载,多宝佛出世间后,没有人请求他讲说佛法,于是多宝佛进入涅槃而不说法。又比如须扇多佛,由于弟子们悟道的机缘没有成熟,就进入涅槃,而留下化佛在一劫中度化众生。本师释迦牟尼佛,得成佛道后五十七天寂不说法,自言:“我所证悟的法非常深奥而难以理解,一切众生被世法缚著,没有人能够理解这样深刻的道理,不如默然入涅槃。”这时候,诸位菩萨和释提恒因、梵天王一起请佛为众生讲法,佛因为怜悯众生的缘故,才讲说佛法。于佛法也不执着,正体现了佛法的本意。所以经云:法尚应捨,何况非法。

舍卫国须达长者家有两只鹦鹉,天性机灵聪慧,能听懂人的言语。见比丘来,先告诉家人出来迎送。阿难见了,为其说苦、集、灭、道四谛法。它们听闻佛法很欢喜。

它们栖息树上,由于前世恶业缘故,被野狸猫所食。因为听法功德,死后神识生于四天王天。佛说:“这两只鹦鹉在四天王天寿命尽了之后,当生于忉利天。在忉利天寿命尽了之后,生于夜摩天。在夜摩天寿命尽了之后,生于化乐天。在化乐天寿命尽了之后,生于他化自在天。在他化自在天寿命尽了之后,还生化乐天,依次生至四天王天。像这样往返七次之后,当生人间,出家修道,一名昙摩,另一名修昙摩,都将证得阿罗汉果。”[按]此鹦鹉虽已听闻四谛法,仍被野狸猫呑食,可知定业难以逃脱。虽被野狸猫呑食,终究出离三界,可知听闻佛法极有必要。念佛求生净土之人,若平时精进修持,发宏誓愿,无论他们是否能坐脱立亡,纵然被蛇咬虎呑,也不妨碍他们往生西方。

摘自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鹦鹉始末

农历十一月十七日,阿弥陀佛圣诞。阿弥陀佛

佛在世时,舍卫城中有一长者,其小妾名毗舍离,才智无双,波斯匿王把她当妹妹看待。毗舍离生有三十二个儿子,都很勇猛,能力敌千夫。其最小一子,有一天骑着大象过桥,遇见宰相的儿子,即把其掷于桥下。

宰相怀恨在心,密谋报仇,于是制成三十二条七宝马鞭,于鞭内暗藏利刃,到毗舍离家,每人各赠一条。又悄悄向国王告密,说此三十二兄弟,天下无敌,怀谋反之心,马鞭中都藏有利刃。国王立即派人搜查得实,即信以为真,尽斩三十二兄弟之首。然后把人头装进匣子封闭牢固,送到毗舍离家。

而这一天毗舍离正在请佛斋僧,见国王送匣子来,以为是助其斋供,很欢喜地要将匣子打开,佛阻止了她。待众僧受食后,佛为她说法,毗舍离当下证得阿那含果。然后佛才让她打开匣子见此三十二颗人头。毗舍离因此时已断爱欲,所以心中不生瞋恨。

而三十二人的妻家亲族,都是大豪贵,立即集合兵马,要向国王报仇。当时国王非常恐惧,赶快逃到佛的住所,大队兵马随即围绕祇洹精舍,伺机要杀国王。阿难问佛缘故。佛说:“过去世时,此三十二人共偷一头牛到一老妇人家,准备宰杀。老妇人很欢喜地为他们备办杀具,大家一起饱餐了一顿。当时之牛,即是今之国王。偷牛之人,即是现在被杀的三十二人。老妇人即是今之毗舍离。此三十二人因杀牛之罪,多生以来,常被他人所杀。由于老妇人见杀欢喜,多生以来,常见三十二人被杀而心怀愁苦。”

于是那三十二妇家亲族听佛所说,愤怒顿息,不敢再攻杀国王,一起向国王忏悔。国王也消除了宿怨,不追究其罪。

[按]三十二人出身豪贵,也都有前因。佛说:“在迦叶佛时,有一女人,用香涂塔,三十二人一起前来助她。所以多生以来,他们常生在尊贵家庭,并且总为母子。今因遇佛,各得道迹。”

摘自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三十二头

明朝万历己丑年,山西太原船户王彦须向某富翁借了一两八钱银子,尚未偿还就去世了。

一天,富翁见王彦须腰系白带走进牛栏里。一会儿,家人报喜说母牛生了小牛,富翁走近一看,小牛腰下有白纹。等到小牛长壮,富翁让牧牛人牵去卖,并嘱咐只收银一两八钱。

卖牛的人路上遇到何屠户,就按一两八钱卖给了他。后来又有一农夫,见其牛很强健,想买去耕田,何屠户增价到二两六钱又把牛卖给了农夫。

这头牛很会耕田,而且不用人照管。有一天,这头牛无故死在山岩下,农夫非常气恼。不久他得知此牛是从富翁家卖出的,就同何屠户一起去问富翁此牛为何只卖一两八钱。富翁说:“这牛是王彦须转世的,他生前只欠我一两八钱银。”何屠户一听,恍然大悟说:“王彦须曾欠我肉钱八钱,所以我多卖了八钱。”过了一会儿,农夫也忽然说:“我曾欠王彦须银钱未还,那么现在花银买牛,而牛无故死了,也算是还清旧账了。”因此众人都感叹因果报应不可思议。

摘自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一牛三还

浙江兰溪童际飞,在崇明开药铺。康熙癸丑年,他买了很多鳝鱼放生。几天后,童际飞梦见鳝鱼喷水救火,旁边一神说:“此是报答救命恩德的。”童际飞醒来后不知此梦何意。没多久,邻家失火,大火即将延烧到药铺,却忽然转了风向,童家药铺得以幸免火灾。童际飞这才明白梦中所示,是他救鳝鱼所得之报。[按]这年,我托徐子塑地藏菩萨像,第二年正月,请地藏菩萨像来昆山,徐子信中附录其事,所以知其详情。

摘自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鱔救回禄

世尊释迦牟尼佛与阿难尊者游行诸国的时候,将要经过婆罗门城。城里的国王听说过佛的神德,担心百姓们都去追随佛陀,就规定任何人只要施舍给佛食物或听佛讲话都要交给政府五百个金币。

当佛与阿难尊者来到城中,家家紧闭门户。佛空着钵盂就快出城了。这时候,有一个大户人家的老女仆,出门倒酸臭的剩饭,正看见佛庄严的相貌、周身的光芒,而佛的钵盂还是空的。她想,像这样的神人本该吃天上的饭食,现在竟然亲自屈尊来行乞,一定是为了慈悯众生的缘故。于是老女仆生起清净的信心,想好好的供养佛陀,却苦于没有办法。于是,她惭愧的对佛说:“我想供养您,却没有能力,现在这里有些很差的饭食,您如果需要就拿去吧。”

佛知道这个老女仆的心信敬清净,就伸手用钵盂接过了剩饭。佛当时微笑并放光明普照天地。阿难尊者问佛为什么笑。佛说,这个老女仆由于施舍给佛陀饭食,在十五劫的时间里,会转生在天上或人间受福快乐,不会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道中,而后,她将转生为男子身体,出家学道,成为辟支佛,进入无余涅槃。

佛讲话的时候,旁边有一个婆罗门听到了,他说佛讲的话怎么可信呢?施舍了一碗酸臭的剩饭就能得到这么大的果报吗?

佛用自己的舌头伸到自己头面的发际,问这个婆罗门:“你见过有这样舌头的人说假话吗?”婆罗门说:“书上说舌头能够覆盖鼻子的人说话没有假话,更何况能够到发际!我相信您讲的是真话了,但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一碗酸臭的剩饭能够有那么大的福报?”佛问:“你见过的最稀奇的事物有什么?”婆罗门说:“我见过一棵尼拘庐陀树,树荫可以覆盖五百辆商人的车辆还有余荫。”佛问:“这树的种子有多大?”婆罗门说:“芥末籽的三分之一。”佛说:“大地本是无心之物,树的种子那么小,在大地的哺育下却可以成为很大的树。老女仆信心清净的布施,而且是布施给佛,就像在最殊胜的福田播最好的种子,果报当然更加不可思议。”婆罗门心开意解,佛为他说法。他闻道后证初果。于是,这个婆罗门就喊着让城里的人都要出来听佛讲甘露一般的佛法。于是城里的人都不再在乎五百金币,出门迎接佛。城中的国王也就领着大臣们来迎接佛。后来,满城的人们都有了清净的信仰。-《大智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