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华氏国有一头白象。这个国家中若有人犯罪,刑法就是用这头象踏死罪犯。后来象厩被火烧毁,这头白象被转移到一座寺院附近。一天,白象听闻比丘念诵《法句经》,听到“为善生天,为恶入渊”这一句,忽然感到恐惧,它站立不动,似乎有所觉悟。后来,再把罪人推到象前,白象只用鼻嗅舌舐,不忍心踏杀。
国王得知其缘故之后,就命令人把白象的住所转移到屠宰场。白象每天见闻屠杀,恶心又变得凶猛炽盛。
-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眉睫-《安士全书》
一对穷苦的老夫妇生活在乡下,唯一的财产就是一匹漂亮的马。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老头子牵着他的马去集市上换些对他们更有用的东西。但是应该换些什么东西呢?
“老头子,你做的事总不会错的啊!快去吧。”老太婆说。
于是她替他裹好围巾,她把围巾打成一个双蝴蝶结,然后她用她的手掌心把他的帽子擦了几下,同时在他温暖的嘴上来了一个吻。
路上有一个人赶着一只母牛走来,“它一定能产出最好的奶!”于是他们就换了。不一会儿他赶上了一个赶羊的人。这是一只非常健壮的羊,毛也好。赶羊人当然愿意换!
在一个横栅栏旁边他又看到一只大鹅。“我的老女人早就希望有一只鹅!"所以他就换了只鹅。
走着走着,在路边的农舍里,他又看见了一只鸡,“一只鸡总会自己找到一些麦粒,自己养活自己的。”于是这只鸡又属于他了。
天气很热,他想吃点东西,就来到酒馆,一个伙计背了一袋子烂苹果,老头想,老太婆最喜欢苹果了,于是就把鸡换成了一袋子烂苹果。
酒馆里有两个英国人,这两个英国人非常富有。当他们知道老头用一匹骏马换了一袋子烂苹果时,他们乐的不行,还说他老婆肯定会生气的揍他一顿,而老头说非但不会,他还会得到一个吻。于是这两个英国人愿意用一斗金币做赌注,赌老头被老太婆骂。老头同意了,他的赌注就是一袋子烂苹果。
两个英国人和老头一起来到老头的家。老头给老太婆讲马变成烂苹果的经过。每讲到一笔交易,老太婆就惊呼表示赞同。比如:“啊,我们有牛奶喝了;啊,我们可以有鹅肉吃喽!啊,鸡会生蛋,蛋可以孵小鸡,那么我们将要有一大群小鸡喽!”
当她得知最后是一袋子烂苹果时:她激动异常,说到:“现在我非得给你一个吻不可,谢谢你,老头子,我的好丈夫!我们这的地里什么都不长,我向吝啬的邻居借一个苹果她都说不,现在我可以给她十个,而我还有一袋子苹果呢!”随后她又说:“我就知道老头子做事总是对的。”
“我喜欢看这幅情景!”那两个英国人齐声说。“他们生活并不富裕,却总能看到生活中乐观的一面,而且很快乐,这件事本身就值钱。”所以他们就付给这个老头一斗金子。
-《老头做事总是对的》安徒生
波斯匿王兄长的儿子,名叫揵坻,相貌英俊,勇猛矫健,心性和善。波斯匿王的王妃看中了他,希望和他幽会。揵坻拒绝了王妃。王妃就向波斯匿王诬告揵坻,说他非礼自己。波斯匿王大怒,命人将揵坻节节肢解,抛尸于荒墓之间。揵坻尚未气绝之夜晚,虎狼、罗刹要吃他的尸体。正在这时,佛来到揵坻的身旁,用光明覆盖揵坻。揵坻的身体马上恢复了原状。揵坻非常欢喜。佛为他宣讲佛法,揵坻当即明白了佛法。佛牵着揵坻的手,带他来到祇恒精舍。揵坻说,我的身体已经不复存在,我现在的身体是佛给我的,我要在剩余的生命中,把身体布施给佛、法、僧。第二天,波斯匿王听说了这件事,就来到祇恒精舍,对揵坻说:“我来向你悔过。你其实并没有过错,我错误的相信了别人的话,错误的伤害了你,现在为了补偿你,我愿意把国家分一半给你。”揵坻说:“我已经厌倦了。大王你也没有过错。我的遭遇是因为我过去世所犯的错误引起的果报。我现在已经把身体布施给佛、法、僧,不再回到从前了。”—《大智度论》
自不杀生。不教他杀。赞不杀者。见人不杀代其欢喜。
闻人有过,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而闻,口不可得而言。-东汉马援
孔子论有益于人之乐,必说:“乐道人之善”。这里的道,就是称扬、赞扬之意。善言善行,原是人所不容易做到的。只要有一点善行,人们就给予赞扬传播,那么行善之人就会更加努力为善,此即是与人为善之意。摘自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常须隐恶扬善
宋钦宗皇帝被金兵捕到北方,不久达成和议,显仁皇后将被放还,钦宗挽其手哭道:“我若能回去,即使做一名太乙宫使,也心满意足了,并无其他奢望。”皇后发誓说:“我回去后若不来迎您南归,当瞎我眼。”及至皇后回宫,高宗并无迎回钦宗之意,皇后恨然失望,而又不敢过于劝谏。不久即双目失明。四处寻访名医,都治不好。后来有一道士入宫,用金针一拨,左眼顿时复明。皇后很欢喜,请他再治右眼。道士说:“皇后以一目看,留一目以应前之誓言罢。”皇后惶恐起身道谢。道士竟自而去。[按]轻易许下诺言,必然遭人怨恨。轻易发下毒誓,定会受到天罚。显仁皇后不能履行诺言,并非她有心负约,只是迫于情势罢了。假使她能在高宗面前痛哭流涕请求,纵然不能勉强回转皇上之意,而皇后也可不负其心了。但她没有做到,以致瞎了一只眼,何尝不是体谅其情势而对她从轻责罚呢?
摘自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一目准誓
佛欲入涅槃时,语诸比丘:从今日,应依法不依人,应依义不依语,应依智不依识,应依了义经不依未了义。-《大智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