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覺不知。隨時流轉。故有三世。若悟真一之心。即無過去現在未來。若有過去心可滅即是自滅。若有未來心可生即是自生。既有生有滅即非常住真心。即為依他心。虛妄心。若一念有生滅心。即成六十二種邪見。九百種煩惱。
六塵緣影。為自心相。
如佛所說。唯將心法。為三界主。心法本源。不染塵穢。雲何心法。染貪瞋癡。於三世法。誰說為心。過去心已滅。未來心未至。現在心不住。諸法之內性不可得。諸法之外相不可得。諸法中間都不可得。心法本來無有形相。心法本來無有住處。一切如來尚不可見心。何況餘人得見心法。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罪也。
用兵之道,全军为上,保城池次之。
事事都好去,脾氣難化了,真能不生氣,就得無價寶,再要不怨人,事事都能好,煩惱永不生,冤孽從哪找? 盡瞅人不對,自己苦沒了。
凡是對面來的,都是命里有的,所以遇著不如意的事、不對頭的人,要能忍受。孔子在陳絕糧,耶穌被釘十字架,佛被割截肢體,都沒怨人,那才是真認命,真認命才能成道。
三皇就是天皇、地皇、人皇。人說是上古的三位皇帝。我說天皇是玉皇爺,管人的性,人要是動性耍脾氣,天就降災;地皇是閻王爺,管人的命,人要是壞了良心,違背倫理常道,地府就降病;人皇是皇王爺,管人的身,人要是犯罪,國法處罰。三皇管人的性心身三界,是為了叫人學好。
心裡尋思別人不對是心病,性里常發脾氣是性病,心病必引起性病,性病必引起身病,能反過來病就好了。
性界清沒有脾氣,心界清沒有私慾,身界清沒有不良嗜好;性不清沒有福,心不清沒有祿,身不清沒有壽,所以要清三界。
三界的病我全會治,必須分開三界、清理三曹。身無不良嗜好,身界就沒病;心無私慾,心界就沒病;性無脾氣,性界就沒病。心性的病,非用道治不好,吃藥是沒有效的,可惜人都不知道呀!
君 子 固 窮 , 小 人 窮 斯 濫 矣 。
處 困 而 亨 , 無 所 怨 悔 。
凡多备则力分,心专则虑周。
妙湛圓寂,體用如如。五陰本空, 六塵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亂。禪性無住,離住禪寂。禪性無生,離生禪想。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
萬事當然之理,是即道矣。故道在天地,如汞瀉地,顆顆皆圓﹔如月映水,處處皆見。大至於治國平天下,小至於一事一物、一動一言,無乎不在焉!
至人騎猛虎,馭之猶騏驥。豈伊本馴良,道力消其鷙。乃知天地間,有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無為多畏忌。
吾之所見,常見自心過愆,不見 他人是非好惡,是以亦見亦不見。
福有者。取相也。福無者。離相也。離相故稱性。性如虛空。其福無量。
比丘禪思。內寂其心。精勤方便者。如是如實顯現。
當修無量三摩提。專精繫念。修無量三摩提。專精繫念已。如是如實顯現。雲何如實顯現。謂老死如實顯現。乃至行如實顯現。此諸法無常。有為。有漏。如是如實顯現。
可 與 言 而 不 與 之 言 , 失 人 ; 不 可 與 言 而與 之 言 , 失 言 。 知 者 不 失 人 , 亦 不 失 言 。
志 士 仁 人 , 無 求 生 以 害 仁 , 有 殺 身 以 成仁 。
工 欲 善 其 事 , 必 先 利 其 器。 居 是 邦 也 , 事 其 大 夫 之 賢 者 , 友 其 士 之 仁 者 。
善战,其得决在不轻进不轻退六字,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对贫穷的人,忧虑是一个体验至深的折磨。也许你们都听过我如何挣扎求存,奋抗命运变幻无常的故事,但你们可能不知道,我在你们同龄的时候,多次拒绝放弃理想以换取“无发展空间”的眼前安逸,我一直深信,如果世界上有任何“成功秘方”,其中最关键的元素必定是你对成功的欲望远远大于对失败的恐惧。这心态像是刀锋——锐化你对什么是“可能的”触觉和激发你的梦想:这心态像是预警系统,令你对自满情绪和停滞时刻警惕,令你审慎律己、敢爱、敢说实话、敢当万绿丛中那点红。
医生常常说准确断症是痊愈的起点,差不多是一种折损人灵魂的病,令人闲散;要知道人的生命光辉需凭仗自我驰骋超越。
世界间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天空;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便是你内心的天空。
心力是理性和理智心灵的发展,通过终生思索和追求学问的人一定不会掉进时间的迷宫,在营营役役中黯然失去生命的光彩。
又有人摸着哈佛的左脚照相,青铜被摸成黄金。后面还有数十人是那样耐心地等候,哈佛满面愁容,似乎脚痛。
“取得成就”和“真正成功”是有天渊之别。要做一个比成功更成功的人,拥有专长、技能、学历、人际网络或经验只是基本功,更重要的是确立你与众不同的特质和看世界的角度。思维单一的人也许只终生追求财富和满足于拥有权力,但人生意义是多狭隘和失诸平衡。一个一生能够肩负理想,承担抱负、以爱心为原则、热诚投入及活出价值观的人,他们的生命却是无亡无尽的。
我迅速发现没有什么必然的成功方程式,首要专注的是,把能掌控的因素区分出来。若果成功是我的目标,驾驭一些我能力内可控制的事情是扭转逆境十分重要的关键。
恻隐足以为仁,但仁不止于恻隐。有能力的人,要主动积极,推进社会的幸福、改善和进步,这是我们的任务。不仅是对社会的投资,帮助和激励别人同时能丰盛自己的人生。
最重要的是,“求成者”以“仁能善断”、“仁能善择”去定义自己的一生。
愚人只知道‘为’(to do),智者有愿力,把‘为’(to do)变‘成为’(to be)。
人 無 遠 慮 , 必 有 近 憂 。
人 之 所 履 者 , 容 足 之 外 , 皆 為 無 用 之 地 , 而 不可 廢 也 。 故 慮 不 在 千 里 之 外 , 則 患 在 几 席 之 下 矣 。
若 不 知 賢 , 是不 明 也 ; 知 而 不 舉 , 是 蔽 賢 也 。 不 明 之 罪 小 , 蔽 賢 之 罪大 。
善战,其得决在不轻进不轻退六字。
军无后继,是古来一大忌。大旆不可深入,各营不宜散扎。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息,既要精到,又要简捷。
锐气有余,沉毅不足,气浮而不敛,兵家之所忌也,当析细察。
神秀堪称大师。自己追随老师数十载而不得亲传。师弟得衣钵另立门户而不怨。志于学佛而终身不弃,屡遣弟子代学心法于六祖而不懈。不得。不怨。不弃。不懈。
百千妙門。同歸方寸。恒沙功德。總在心源。一切空門。一切慧門。一切行門。悉皆具足。神通妙用。只在你心。業障煩惱。本來空寂。一切果報。性相平等。大道虗曠。絕思絕慮。如是之法。無欠無餘。與佛無殊。更無別法。但只令心自在。莫懷妄想。亦莫權忻。莫起貪嗔。莫生憂慮。蕩蕩無礙。任意縱橫。不作諸善。不作諸惡。行住坐臥。觸目遇緣。皆是佛之妙用。
躬 自 厚 而 薄 責 於 人 , 則 遠 怨 矣 。
群 居 終 日 , 言 不 及 義 , 好 行 小 慧 , 難 矣哉 !
君 子 義 以 為 質 , 禮 以 行 之 , 孫 以 出 之 ,信 以 成 之 。 君 子 哉 !
用兵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心地無非 自性戒,心地無痴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身去身來本三昧。
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脫知見。無一法可得,才能建立萬法;若解此意,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脫知見。見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來自由,無滯無礙;應用隨作,應語隨答;普見化身,不離自性,即得自在神通,遊戲二昧;是名見性。
但無生滅心方可說法。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君 子 病 無 能 焉 , 不 病 人 之 不 己 知 也 。
用兵之道,最忌势穷力弱四字。力则指将土之精力言之。势则指大局大计及粮饷之接续,人才之继否言之。能战虽失亦算胜,不能战虽胜亦算败。
自性無非、無痴、無亂;念念般若觀照,常離法相,自由自在,縱橫盡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頓悟頓修,亦無漸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諸法寂滅,有何次第?
凡人白晝營營,性靈汨沒,唯睡時一念不生,元神朗澈,胸中所讀之書,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竅而出,其狀縹渺繽紛,爛如錦繡。學如鄭孔,文如屈宋班馬者,上燭霄漢,與星月爭輝﹔次者數丈,次者數尺,以漸而差,極下者亦螢螢如一燈,照映戶牖。人不能見,唯鬼神見之耳。
業緣一日不可減,亦一日不可增。惟遲早則隨所遇耳。
一身之窮達當安命,不安命則奔競排軋,無所不至。不知李林甫、秦檜即不傾陷善類,亦作宰相,徒自增罪案耳。至國計民生之利害,則不可言命。天地之生才,朝廷之設官,所以補救氣數也。身握事權,束手而委命,天地何必生此才,朝廷何必設此官乎?諸葛武侯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彼虛空者非色,無對,不可見。
君 子 求 諸 己 , 小 人 求 諸 人 。
君 子 矜 而 不 爭 , 群 而 不 黨 。
無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惡諸法分別心也。
因守無常心,佛說有常性。
正劍不邪,邪劍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