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观知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悉皆无常。正观无常已。色爱即除。色爱除已。心善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悉皆无常。正观无常已。识爱即除。识爱除已。我说心善解脱。-《杂阿含经》中释迦牟尼佛为劫波比丘讲解如何可以使内心得到解脱
「羅睺羅!當觀若所有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彼一切悉皆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實觀。如是,羅睺羅!比丘如是知、如是見。如是知、如是見者,於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羅睺羅,比丘若如是於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無有我、我所見、我慢使繫著者,比丘是名斷愛慾,轉去諸結,正無間等,究竟苦邊。」-《杂阿含经》
什么叫做见闻广博?如果听说过形色、感受、情想、行为、心识都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之法的,就可以称之为见闻广博。
通达无碍者,得佛法印故,通达无碍;如得王印,则无所留难。问曰:何等是佛法印?答曰:佛法印有三种: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二者、一切法无我;三者、寂灭涅槃。-《大智度论》
多闻圣弟子於此五受阴(色、受、想、行、识)非我,非我所。如实观察。如实观察已。於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著。无所著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不再轮回受生)。-《杂阿含经》
薄拘罗尊者:
印度的阿育王统一了全印度,建立了孔雀王朝。他笃信佛法,施行仁政。一日,阿育王与优波笈多尊者参礼各处的佛塔,广施供养。当阿育王来到薄拘罗塔时,优波笈多尊者告诉阿育王:“这是薄拘罗塔,应当供养。”阿育王问:“这个人有什么殊胜的功德呢?”优波笈多尊者说:“薄拘罗尊者在佛弟子中精进无病最为第一。他静默精勤修道,少欲知足。”
阿育王于是向薄拘罗塔布施一枚金币。然而,这枚金币竟然从塔上飞出,又落在阿育王脚边。这时,阿育王赞叹道:“这位阿罗汉少欲之功德力,乃至涅槃而不受施一金钱。”
薄拘罗尊者,在过去世九十一劫前,在毗婆尸佛涅槃后,曾清净持守不杀戒,并施药给一头痛病僧,由此因缘,他在九十一劫中轮回于人天中,不曾堕落到饿鬼、畜生、地狱中,也未曾有病苦。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薄拘罗尊者轮回出生于一个婆罗门家庭中。年幼时,他的后母心怀恶念,打算陷害尊者至死。然而由于尊者过去精进持不杀戒,功德福报具足,种种陷害,皆不能害:大锅煮不死,猛火烧不焦,堕水不溺没,鱼吞不能消,刀割无所伤。这五害不死之福报,全都得益于尊者累劫修行之功德。
薄拘罗尊者长大成人后,跟从释迦牟尼佛出家,于三日夜中成就阿罗汉,具种种殊胜功德。又因过去他施药供僧之功德,得长寿之福报,享年一百六十岁,终生未曾身热、头痛、患病。他自从出家学道八十年来,常乐闲静,精勤修道,六根收摄。眼不视玄黄美色,耳不喜闻世间音乐,鼻不嗅世间香臭,舌不贪世俗美味,平时不散心杂语,意常在定,绝无散乱。
尊者结跏趺坐时,静默精勤行持,不因身疲而倚墙靠壁。内心不起贡高我慢,亦不面对女众,乃至与之共语。如是精勤持戒,具众威仪,尊者虽具无碍辩才,善说法要,却不随意与人言。于八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中,尊者勤修忍辱而忍心不动,结跏趺坐,直至涅槃。
典故摘自:《付法藏因缘传》
现今的人距离圣人在世间的时候已经很遥远,现今的人勇猛心易发,长远心难持。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不论世、出世间法,若欲成就学业、事业、道业,须专注精勤,克服万难,方能克障。
《佛遗教经》云:“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当勤精进。”吾人当以古人之志为己志,效古德而立愿行持:发精进心办道,坚住正念,摄身口意,具众威仪而不放逸。如是广修六度,精勤不退;以不生灭心为本修因,达一念不生之理精进,事理圆融,修行目标必定圆满成就。
古代有一尊罗汉叫优波笈多,他住在摩偷罗国大醍醐山那哆婆哆寺。
当时离寺庙不远的地方,有一只老虎产下几只小老虎,由于周围没有食物,又怕小老虎受伤害,不敢外出觅食,结果饥饿而死。
优波笈多运用慈悲之力,给小老虎送去食物。
那时优波笈多身边有五百个弟子,他们都还没有得道,因为不明白师父的行为,就问优波笈多:“老虎经常伤害生灵,师父为什么要给老虎送食物?!”
优波笈多这样回答:“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它们获得解脱。”
因为优波笈多有大神通,他已看到这些小老虎的寿命都很短,很快就要死去。
优波笈多给小老虎送去食物,又对小老虎开示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你们对我所说法应当生信心,对畜生道应当生厌离心。”
于是这几只小老虎对优波笈多生起信敬心,随即死去,投生在摩偷国人道中。他们长到七岁之时,优波笈多又来教化他们,劝令他们出家。他们出家不过七年就证得罗汉果,运用神通之力采摘各种鲜花,供养优波笈多,围绕在他身旁。
那五百名弟子还没得道,就问:“这几位师弟同学年纪都很小,为什么已获得如此神通、证得罗汉果位?”
优波笈多告诉他们:“他们就是原先那几只小老虎。”
听到这个消息,五百名弟子都深感惭愧,优波笈多又为他们说法,引导他们断除烦恼,终于都证得阿罗汉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