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河人孟兆祥,万历壬子年乡试中举。患脾病,梦见自己到了阴曹地府。阎王对他说,你仕途前程远大,只是杀生过多,会减损寿命。从今以后,应戒杀放生,把我在梦中对你所说的话刊刻出来劝导世人,可以赎罪。孟点头答应,但醒后却忘得一干二净了。一天晚上,他又做了一个与此前一样的梦,大吃一惊。当时他正在京城参加会试,落了榜,便急匆匆收拾行李,退房回家去完成刊刻善言这件事。当天晚上,他所住的旅馆就屋梁折断倒塌,恰好把他睡过的那张床砸得粉碎。后来,孟因印刷流通梦觉篇劝诫世人,考取了进士,官职做到理卿。
[按]世间人都因因循不变,得过且过,耽误了一生。孟君当时如有因循的念头,就与旅馆的床铺一起化为粉尘了。哪能再享后福呢。他所刻的梦觉篇,真是名副其实的梦觉篇啊。-《万善先资集.示劝全禄》
於诸世间无所取著
△好生者,欲断杀业,先静念异类众生,当子母相聚之时,彼此依依不舍,与人类子母恩情难割之状,初无少异。如是一想,则慈心发矣。
△静观异类众生,饮食不继,处处求食,困苦万状。当念吾等或遇饥荒,初无少异。如是一想,则慈心发矣。
△静观异类众生,当被执之时,或惊走,或哀鸣,甚至登屋逾垣,投隙遁野。与吾人类忽遭王难,恐怖惊惶,初无少异。如是一想,则慈心发矣。
△静观异类众生,当临刑之际,或五脏已刳,而双眸犹视,或咽喉初断,而两足犹伸。与吾人类遇病将死,现各种绝命之态,初无少异。如是一想,则慈心发矣。
△静观异类众生,当宰割之后,杀一羊,则众羊落胆,捕一鸟,则群鸟惊飞。与吾人类当劫掠屠城之际,或见父母血肉淋漓,或见妻孥节节支解,初无少异。如是一想,则慈心发矣。
-《安士全书》
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
多修习“无常想”,可以断除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无常想”可以建立“无我想”。住“无我想”,心离我慢,可以顺利的到达涅槃。
陈州倅①卢某,畜二鹤甚驯。一创死,一哀鸣不食。
卢勉饲之,乃就食。一旦,鸣绕卢侧。卢曰:“尔欲去,不尔羁也。”鹤振翮云际,数四徊翔,乃去。
卢老病无子,后三年,归卧黄蒲溪上。晚秋萧索,曳杖林间,忽有一鹤盘空,鸣声凄断。
卢仰祝曰:“若非我陈州侣耶?果尔,即当下。”鹤竟投入怀中,以喙牵衣,旋舞不释。遂引之归。
后卢殁,鹤亦不食死。家人瘗之墓左。
【(《虞初新志》)①倅(cuì):副职。】
陈州的副官卢某养了两只鹤,其中一只因为创伤死去了,另外一只就哀鸣绝食。卢劝他吃饭,鹤勉强吃了。一天早上,这只鹤鸣叫着围绕卢,卢说:“你要是想飞走就走吧,我不再留你。”鹤飞上天空,围绕卢盘旋好久才离去。卢年老后没有孩子,回到老家黄蒲溪。晚秋时节,秋风瑟瑟,卢柱拐杖在树林间散步,忽然看到一只鹤盘旋在空中,鸣叫的声音很凄切。卢抬头对鹤说“难道你是我在陈州的时候的伴侣吗?如果真的是,你就落下来吧!”那鹤竟然真的落下来,投到卢的怀中,用嘴牵动卢的衣服,围着卢跳舞。于是卢把他带回家。后来,卢去世了,鹤绝食而死。卢的家人把鹤埋葬在卢坟墓的左侧。-《虞初新志》
观察东方。一心正念。安住观察。观察南.西.北方。亦复如是。一心正念。安住观察。如是观者。世间贪.爱.恶不善法不漏其心。觉诸受起。觉诸受住。觉诸受灭。正念而住。不令散乱。觉诸想起。觉诸想住。觉诸想灭。觉诸觉起。觉诸觉住。觉诸觉灭。正念心住。不令散乱。是名正念正智成就。
很多人都知道禅宗的起源:"拈花微笑"。据说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在灵山说法,来了很多信众。有一个信徒拿了一朵花送给他。不知是什么花,不是菊花,也不是百合花,书上说是优钵罗花,佛拿着花就笑,半天不说一句话。下面这些人开始琢磨,这个 老佛爷怎么搞的,不开口说话,只看着花笑,玩的什么花招啊?不要说释迦牟尼佛了,假如我今天上台第一个动作就是拿着花,然后看着花笑,你们肯定晕倒。见过 玩剑的、玩太极的,没见过玩花的。
就在大家都搞不懂的时候,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迦叶尊者突然间破颜微笑。释迦牟尼佛说:"对了,佛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离相,见性成佛,微妙法门,传摩诃迦叶。我就传给你了,你懂我的心法了。"
如果我今天拿朵花笑,我笑死了你也不会懂。我仰头大笑、哈哈大笑、笑得在地上打滚,你还是不懂。可他们两个为什么一笑就懂了呢?到底是什么意思?你不 懂,我也不懂,但我们可以琢磨。这两个人之间的微笑,其实就是心心相印、心领神会。我们今天很多所谓的心领神会都是假的,都隔着一层面纱,不是心灵之间的 碰撞,不是思维之间的交流。
为什么他们两个人的微笑就心心相印了呢?我们可以琢磨一下那朵花。那是花吗?不能说。那是春天的花吗?它要凋谢。迦叶尊者最知道佛的想法。所有的语言文字都是后天的,都是加在事物上的标签和符号,都是加在事物上的副产品和附属物。花本身,就是摆在我们面前充满生机、活活泼泼的一个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佛陀和迦叶的微笑摆脱了一切可以通过感官、语言、文字、符号和标签来交流的状态,而以心来交流。通过这种交流体会到的,才是真实的境界。所以,禅的唯一沟通方式,就是"拈花微笑"。
敦煌壁画里就有这幅画,佛陀与迦叶目光对视、神情对视、微笑对视。这一对视,就铸成了佛教中的千古公案。但这不能学啊!它已经成为历史的瞬间。你说佛 拿着花笑,我也拿着花笑,人家会说你精神有问题。这只有一次,不可能重复出现,是模仿不了的。所以,禅是内心里面的领受和感知,是觉悟的一种境界。(文/ 宗性法师)
休宁县有一个村民叫张五,依靠打猎谋生。张五曾经追赶一只母鹿。母鹿带着两只鹿仔走,不能迅速逃跑,将要被张五所追赶上。母鹿知道自己不可能幸免于难,回头看见旁边有一个土堆,于是带着鹿仔到土堆下,用土覆盖在小鹿身上,而自己却投向张五的网中。正赶上张五的母亲出门,远远地看见了这一幕,于是她就跑到布网的地方,把看到的详细情况都告诉了儿子。她立刻割破了猎网放出母鹿,连同两只小鹿仔也放了。张五的母亲说:“人类有着母子之情,牲畜也有。我不忍心看到母鹿被杀死而两只鹿仔变成孤儿,所以割破了猎网放了幼鹿。”张五听到母亲的这番话,心中感动。因此烧毁了猎网,永远不再打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