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执着于自性,不执着于事物的本质,(认识到所有事物都像闪电和露珠一样转瞬即逝的空无)就可以生发大慈大悲心,就不会产生吝啬心,不会产生犯戒的心,不会发怒,不会懈怠,心不生乱念,不会愚昧。原文自《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习应品第三》
菩萨摩诃萨如是习空,能生大慈大悲。菩萨摩诃萨如是习相应,不生悭心,不生犯戒心,不生瞋心,不生懈怠心,不生乱心,不生无智心。
修养最高的至人,能够忘掉自己;修养达到人所莫测的神人,不去 建立功业;修养臻于明智的圣人,不去树立名望。-《庄子》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生死,是佛教中说明众生在一生当中四个过程阶段─生、老、病、死中,代表生命的最开始与最后完结的阶段。而这两个阶段,正好是上一个生命连结下一个生命的时候。而这样的循环不止的生死,在没有因为透过佛法的修行而断尽一念无明的烦恼前,是无法中断的。
生死的分类: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
分段生死(或作分断生死)指未实证解脱道极果-“阿罗汉果”的一切有情众生,包括凡夫及已证解脱初果乃至三果的佛法修行者,因为仍有无明的烦恼缠缚,不能入无馀涅槃,仍有受后世三界有的种子,所以无法出离于三界六道生死,而不断一世又一世的出生于三界当中,然后寿尽而舍报后又再次出生,一次又一次的连续又辗转的现象,是分段而受生死的,所以称作分段生死。
变易生死指大乘佛菩提的初地菩萨以上、或解脱道的二乘修行人已证解脱极果-“阿罗汉果”的人,他们有能力入无馀涅槃,而其解脱证境已不受三界之轮回,故不受分段生死。虽然不会有在三界中受生的种子,但由于仍有种子的变异,故说仍有变易生死。而变异生死要至佛地才能断除。
四梵住
慈、悲、喜、舍,很多寺院的牌匾对联中都有这四个字,因为这是佛教自利利他的根本法门。慈悲喜舍合起来并称四无量心。
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难就难在,这一切众生里也包括了曾经的冤家仇敌。哪怕是想要加害于自己的人,都能平等无别地施予慈心,都能放下怨恨为他祈愿快乐安康。
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同体大悲”,众生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包括自己的冤家仇敌。观世音菩萨就是慈航普度,不分身份闻声救苦;地藏王菩萨也誓愿入地狱,解救所有地狱道众生脱离苦难,起誓不落下任何一个。
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喜,就是指随喜的心态,这是相对嫉妒而言。特别是与我们存在利害冲突的人,对他们的善行和成就,要能生得起随喜赞叹的心。
舍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huì)心。这个舍,是平等的意思,是相对于“分别”而言的。修习舍无量,就是对亲人和冤家一视同仁,对顺境和逆境不起分别,不起爱憎,以平常心处之。并且,将这一心态扩展到一切环境、一切众生。
只要我们还存在个人的好恶判断,就会慈悲某些众生而不慈悲另一些,就会随喜某些众生而不随喜另一些。即使我们能慈悲很多众生,但只要有一个众生不在我们关爱的范围内,就不是无量,就不是佛菩萨那样的无限心行。
克服贪、瞋、痴,内心完全没有精神的烦恼,对今生与来世没有任何的执着。
《中论》又译为《中观论》、《中论颂》、《中观根本论》、《正观论》,龙树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为中观派的根本论书之一。《中论》为大乘佛教重要理论著作,三论之一,汉传佛教中的三论宗也以此书为根本典籍。
粗抟食:日常茶饭等饮食。
触食:根、境、识三者和合时所起感觉。
意思食:希望。
识食:识别和获取。
上述四种“食物”合称“四食”,有情众生为维持生命所需要的基本支持来源。
于此四食有贪爱就会产生苦。就好比一间房子,南北朝向,窗户在东侧的墙上,西面是墙壁,当日出东方的时候,日光照在西面墙壁上。
于此四食没有贪爱就不会产生苦。就好比一间房子,南北朝向,窗户在东侧的墙上,西面没有墙壁,当日出东方的时候,日光照在房子外面的虚空中。无所攀缘。
-《杂阿含经 三七六》
「諸比丘。當善思惟觀察於心。所以者何。長夜心為貪欲使染。瞋恚.愚癡使染故。比丘。心惱故眾生惱。心淨故眾生淨。」《雜阿含經·二六七經》
人界是对于其他界而言:佛教将世间分为三界,人道处于其中的欲界。天道、阿修罗道的特点是乐多苦少,畜生 、饿鬼的特点是苦多乐少,地狱只有苦没有乐,这些法界都没法专心修行,而人道的特点是苦乐参半,苦可促使升起厌离心,修行的时间也较其他轮回道充足,且成佛也只能在人道,故人道为六道中最适合修行者。然而能得人身、诸根完备、能修习佛法者仅为少数,如释迦牟尼佛手上的少许土;堕落三恶道或诸根不具、不能修习佛法之人却如十方界所有地土那么多,所以是以佛教鼓励弟子人身难得,抓紧修行,莫要贪图欲乐。
佛教认为人道拥有湿生(在湿润处由湿气受生)、卵生(从卵中孵化生出)、胎生(从母胎中生出)、化生(从无中突然自然变化生出)等四种生育方式(四生),其中以化生者最早出现,即为劫初(此世界形成之初)之光音天人。光音天人初始具有飞天等神通;后来因贪恋人世的食物和欲乐,身体生出骨肉失去神通,且与男人相对的女人诞生,男女之间贪恋交合,人类开始由女性腹中胎生,使得现今的人转为胎生。
卵生的人有从鹤卵出生的世罗、邬波世罗二位阿罗汉,鹿母所生三十二子,般遮罗王五百子等;湿生的人则有曼驮多、遮卢、邬波遮卢,鸽鬘、庵罗卫等。
慧严等《南本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一:“尔时,世尊取地少土置之爪上,告迦叶言:‘是土多耶?十方世界地土多乎?’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爪上土者不比十方所有土也。’‘善男子!有人舍身还得人身、舍三恶身得受人身、诸根完具生于中国、具足正信、能修习道、修习道已能得解脱、得解脱已能入涅槃,如爪上土;舍人身已得三恶身、舍三恶身得三恶身、诸根不具生于边地、信邪倒见、修习邪见、不得解脱常乐涅槃,如十方界所有地土。善男子!护持禁戒、精勤不懈、不犯四重、不作五逆、不用僧鬘物、不作一阐提、不断善根、信如是等涅槃经典,如爪上土;毁戒懈怠、犯四重禁、作五逆罪、用僧鬘物、作一阐提、断诸善根、不信是经,如十方界所有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