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善分別種種界。
界生觸。觸生受。受生愛。
觀 子 貢 稱 聖 人 語 , 乃 知 晚 年 進 德 , 蓋 極 於 高 遠 也 。 夫 子之 得 邦 家 者 , 其 鼓 舞 群 動 , 捷 於 桴 鼓 影 響 。 人 雖 見 其 變化 , 而 莫 窺 其 所 以 變 化 也 。 蓋 不 離 於 聖 , 而 有 不 可 知 者存 焉 , 此 殆 難 以 思 勉 及 也 。
堯 曰 : 「 咨 ! 爾 舜 ! 天 之 曆 數 在 爾 躬 。 允 執 其 中 。四 海 困 窮 , 天 祿 永 終 。曰 : 「 予 小 子 履, 敢 用 玄 牡 , 敢 昭 告 于 皇 皇 后 帝 : 有 罪 不 敢 赦 。 帝 臣 不蔽 , 簡 在 帝 心 。 朕 躬 有 罪 , 無 以 萬 方 ; 萬 方 有 罪 , 罪 在朕 躬 。 」 此 引 商 書 湯 誥 之 辭 。 蓋 湯 既 放桀 而 告 諸 侯 也 。「 雖 有 周 親, 不 如 仁 人 。 百 姓 有 過 , 在 予 一 人 。 」 此周 書 太 誓 之 辭 。
謹 權 量 , 審 法 度 , 修 廢 官 ,四 方 之 政 行 焉 。 權 , 稱 錘 也 。 量 , 斗 斛也 。 法 度 , 禮 樂 制 度 皆 是 也 。 興 滅 國 , 繼 絕 世 , 舉逸 民 , 天 下 之 民 歸 心 焉 。 興 滅 繼 絕 , 謂封 黃 帝 、 堯 、 舜 、 夏 、 商 之 後 。 舉 逸 民 , 謂 釋 箕 子 之 囚, 復 商 容 之 位 。 三 者 皆 人 心 之 所 欲 也 。 所 重 : 民 、食 、 喪 、 祭 。 武 成 曰 : 「 重 民 五 教 , 惟食 喪 祭 。 」 寬 則 得 眾 , 信 則 民 任 焉 , 敏 則 有 功 , 公則 說 。
論 語 之 書 , 皆 聖 人微 言 , 而 其 徒 傳 守 之 , 以 明 斯 道 者 也 。 故 於 終 篇 , 具 載堯 舜 咨 命 之 言 , 湯 武 誓 師 之 意 , 與 夫 施 諸 政 事 者 。 以 明聖 學 之 所 傳 者 , 一 於 是 而 已 。 所 以 著 明 二 十 篇 之 大 旨 也。 孟 子 於 終 篇 , 亦 歷 敘 堯 、 舜 、 湯 、 文 、 孔 子 相 承 之 次, 皆 此 意 也 。
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可以让人学到东西,你的社会资本也会随之积累,但是这些都不是能够即刻兑现的,但是却会在不经意的时候给你惊喜。
善良不是刻意做给别人看的一件事,它是一件愉快并且自然而然的事,就像有时候,善良就是为了心安理得。
君 子 惠 而 不 費 , 勞 而 不 怨 , 欲 而 不貪 , 泰 而 不 驕 , 威 而 不 猛 。 不 教 而殺 謂 之 虐 ; 不 戒 視 成 謂 之 暴 ; 慢 令 致 期 謂 之 賊 ; 猶 之 與人 也 , 出 納 之 吝 , 謂 之 有 司 。
不 知 命 , 無 以 為君 子 也 。 人 不 知 命 , 則 見 害必 避 , 見 利 必 趨 ,
吳郡陳遺,家至孝,母好食鐺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恆裝一囊,每煮食,輒佇錄焦飯,歸以遺母。后值孫恩賊出吳郡,袁府郡即日便征。遺已聚斂得數斗焦飯,未展歸家,遂帶以從軍。戰于滬瀆,敗。軍人潰散,逃走山澤,皆多飢死,遺獨以焦飯得活。時人以為純孝之報也。
在美国,一家百货商店里,由于突下大雨,有位衣着简朴的老太太浑身湿透进来避雨,几乎所有的售货员都不愿搭理这位老太太。有位小伙子很诚恳对老太太说,“夫人您好,能为您做些什么?”“不用了,我躲一下雨马上就走。”老太太觉得借别人的地方躲雨,有点不安,就想买一点商品,可是转了半天实在不知道买什么。这位小伙子看到了就对老太太说,“夫人,不必为难!我搬了一张椅子放在门口,您安心休息就好了。”两个小时后雨停后,老太太要了小伙子的名片离开了。几个月后,这个小伙子获得一个机会,被指定代表这家百货公司和另一家大的家族公司洽谈业务,利润巨大。后来才知道是一位老太太给的机会,这位老太太不是别人,正是美国亿万富翁“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于是,这位小伙子由此一帆风顺,青云直上,成为“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左膀右臂,同时也是地位仅次于卡内基的富可敌国的重要人物。真诚和善良是装不了的,哪怕装的了一时也装不了一世。发自内心对任何一个人都尊重的人,自然会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世界上无价的东西不多,真诚和善良却一定是。
撒哈拉沙漠,又被称为“死亡之海”。进入沙漠者的命运:有去无回。直到1814年,一支考古队第一次打破了这个死亡魔咒。当时,荒漠中随处可见逝者的骸骨,队长总让大家停下来,选择高地挖坑,把骸骨掩埋起来,还用树枝或石块为他们树个简易的墓碑。但是,沙漠中骸骨实在太多,掩埋工作占用了大量时间。队员们抱怨:“我们是来考古的,不是来替死人收尸的。” 但队长固执地说:“每一堆白骨,都曾是我们的同行,怎能忍心让他们陈尸荒野呢?” 约一个星期后,考古队在沙漠中发现了许多古人遗迹和足以震惊世界的文物。但当他们离开时,突然刮起风暴,几天几夜不见天日。接着,指南针都失灵了,考古队完全迷失方向,食物和淡水开始匮乏,他们这才明白了为什么从前那些同行没能走出来。危难之时,队长突然说:“不要绝望,我们来时在路上留下了路标!” 他们沿着来时一路掩埋骸骨树起的墓碑,最终走出了死亡之海。在接受《泰晤士报》记者的采访时,考古队的队员们都感慨:“善良,是我们为自己留下的路标!在沙漠中,善良,是为自己留下的路标,让我们找到回家的路。在人生道路上,善良,是心灵的指南针,让我们永远不迷失方向。
看一位大师的自传,讲了他一段文革的经历。他说,那是一段非人的经历,幸好遇见一个狱头——每次提审的时候,都是最凶恶的一个。但是狱头总是粗心大意的丢下一些东西,譬如报纸的一角,半个馒头,有一次居然丢下了一小片止痛药,最离奇的是一个凶神恶煞的大老爷们居然审讯他的时候丢下了一朵野菊花。大师每次都觉得绝望的时候,也是这些不经意的消息给了他希望,他坚信春天快来了。果然,春天真的来了,他的冤屈得到平反。后来,他用他的方式资助了狱头的儿子上了大学,并且成了自己的学生,大师也从来没有说破这个秘密,他只是从狱头的儿子的那里时不时问一下狱头的近况,他们就这样陌生的关注着对方。那人去世后,大师托人帮忙送了一个花圈,对方征求大师挽联写什么?大师沉吟了一会嘱咐道:一名狱友。我们常说的“乐善好施能服于人,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指的就是这样的境界吧。其实,世界就是一面巨大的回音壁。你怎样对待世界,世界怎样反馈你。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如何回报你;你付出的善良里,藏着你未来的路。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子適知邪徑之速,不慮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諸侯之榮﹔原憲桑樞,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則華屋,行則肥馬,侍女數十,然后為奇?此乃許、父所以慷慨,夷、齊所以長嘆。雖有竊秦之爵,千駟之富,不足貴也。
信心清淨
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老實念佛,求生淨土。
無論在家在庵,必須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閒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喫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心,及生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說而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淨土法門,諦理甚深。唯佛與佛,乃能究盡。由其大小不二,權實一如。以故上自等覺菩薩,下至逆惡凡夫,皆須修持,皆得成辦也。末世眾生,善根淺薄,匪仗佛力,將何所恃。倘能仰信佛言,生信發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加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敦倫盡分,閑邪存誠。果能如是,萬無有一不往生者。淨土經論,文義顯明。淨土修持,隨機自立。既無幽深莫測之悶,亦無艱難困苦之煩。且又不費錢財氣力,不礙職業營生。若能隨分隨力,常時憶念。則神凝意淨,業消智朗。自然身心安樂,諸緣順適。其為樂也,何能名焉。願見聞者悉皆修持。各懷自利利他之心,共發已立立人之願。恭敬受持,隨緣倡導。展轉流通,令遍國界。俾一切同倫,同沐佛恩,同生淨土,實為大幸。
一切法門,皆以念佛為其歸宿。
問念佛一法,何以見得三根普被?答:五逆十惡極重罪人,臨命終時,地獄相現,聞善知識教以念佛,或念十聲,或念數聲,即可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以其苦逼,發懇切心,故得成辦。不得以泛泛悠悠念者為比而生疑也。此為下根。若論上根,以初發心住,乃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須念佛回嚮往生,以圓滿佛果。由此言之,一切法門,皆以念佛為其歸宿。
至於修行淨土,有決定不疑之理。何必要問他人之效驗。縱舉世之人,皆無效驗,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誠言可憑故。若問他人效驗,便是信佛言未極,而以人言為定。便是偷心,便不濟事。英烈漢子,斷不至捨佛言而取信人言。自已中心無主,專欲以效驗人言為前途導師,可不哀哉。
佛法法門無量,無論大小權實一切法門,均須以戒定慧斷貪嗔痴,令其盡淨無余,方可了生脫死,此則難於登天,非吾輩具縛凡夫所能希冀。若以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則無論功夫深淺,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如坐輪船過海,但肯上船,即可到於彼岸。乃屬船力,非自己本事。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非自己道力。
不貪外事,專念佛。不能專,要他專。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亦無奇特奧妙法則,但將一個死字,貼到額頭上,掛到眉毛上。心常念曰,我某人從無始來,直至今生。所作惡業,無量無邊。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聞佛法。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一氣不來,定向地獄鐵湯爐炭劍樹刀山裡受苦,不知經幾多劫。縱出地獄,復墮餓鬼,腹大如海,咽細如針,長劫肌虛,喉中火燃,不聞漿水之名,難得暫時之飽。從餓鬼出,復為畜生,或供人騎乘,或充人庖廚。縱得為人,愚痴無知,以造業為德能,以修善為桎梏,不數十年,又復墮落。經塵點劫,輪迴六道。雖欲出離,末由也已。能如是念,如上所求,當下成辦。所以張善和、張鐘馗,臨終地獄相現,念佛數聲,即親見佛來接引往生。如是利益,一代時教,百千萬億法門之所無者。
凡誦經、持咒,禮拜、懺悔,及救災、濟貧,種種慈善功德,皆須回嚮往生西方。切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一有此心,便無往生之分。而生死未了,福愈大則業愈重,再來一生,難免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之三惡道中。若欲再復人身,再遇淨土即生了脫之法門,難如登天矣。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為人現生了脫生死。若求來生人天福報,即是違背佛教。如將一顆舉世無價之寶珠,換取一塊糖吃,豈不可惜。愚人念佛,不求生西方,求來生人天福報,與此無異。
念佛法門,乃律、教、禪、密、諸宗之歸宿,人、天、凡、聖、成佛之捷徑。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小知見人,均謂是愚夫愚婦之法門。豈知華嚴會上,善財以十信後心,受文殊教,遍參知識,隨聞隨証。末後至普賢菩薩所,蒙其加被開示,所証與普賢等,與諸佛等。普賢為其稱贊如來勝妙功德,令其發十大願王,以此功德,回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並勸盡華藏世界海諸菩薩,一致進行,求生西方。夫華藏海眾,無一凡夫、二乘,及未破無明之權位菩薩。最下者,即為圓教初住。其人已能於無佛世界,現身作佛,及隨類現種種身,以度脫眾生。此後從二住,以至十住、十行、十迥向、十地、等覺,位位倍勝。是諸菩薩,皆以十大願王,求生西方。彼何人斯,敢與彼抗。由是知念佛法門,實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贊,千經並闡,萬論均宣。以其是以果地覺,為因地心,而即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也。
所言格物者,格、如格鬥,如一人與萬人敵﹔物、即煩惱妄想,亦即俗所謂人慾也。與煩惱妄想之人慾戰,必具一番剛決不怯之志,方有實效。否則心隨物轉,何能格物?致者,推極而擴充之謂﹔知,即吾人本具愛親、敬兄之良知﹔非由教由學而始有也。然常人於日用之中,不加省察檢點,從茲隨物所轉,或致並此愛親、敬兄之良知亦失之﹔尚望其推極此良知,以遍應萬事,涵養自心乎!
念佛方能消宿業,竭誠自可轉凡心。
越想得到越是魔鬼。魔鬼沒了就解脫了。
人有兩個耳朵,但只有一張嘴,因為:要以兩倍於自己說話的時間傾聽對方的話。
凡事 豫 則 立 , 不 豫 則 廢 。言 前 定 則 不 跲 , 事 前 定 則 不 困 ,行 前 定 則 不 疚 , 道 前 定 則 不 窮 。
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蹞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虵蟺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詩曰:「尸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於一也。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
书上说,,得病的人都是有罪的。16年最后一天,躺在床上赎罪....流感,38.7C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人 莫 知 其 子 之 惡 , 莫 知 其 苗 之 碩 。
取故生著,不取則不著。
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
莫苦海已往愈尤,但求此日行为无渐神鬼;休预怕后来灾祸,只要暮年心气感召吉祥。
香瓜,苦的时候正长。
性化了就不生气,不生气才肯吃亏,吃亏就是占便宜;认命就不怨人,不怨人才能受苦,受苦才能享福。
每个人都忙。有为情忙,(比如子女前程、父母亲情);有为财忙(比如房子贷款、股票投资);有为欲望忙(比如权利职位、名誉声望、健康长寿)。各种忙的结果无外乎得到了,或者得不到。最平常的活法更像是最浪费的活法。无论怎么忙,最终也还是什么都得不到。所以不要想如何得到。好的生活是让别人得到。而且不是得到物质,因为物质终究是得不到的。更好的生活是让别人得到醒悟的精神。大多数生物在达到转化之时,也未能醒悟,这可能也就是宇宙不断变化的意义,也许所有转化都完成的时候,宇宙也就不存在了。其实对此研究早有先人,无论是宗教还是书籍,都有不同的阐述方式。特别庆幸的是(也许这个词就不合适—你我都是宇宙演化的过程有啥好庆幸的?)中文的书籍里好几本都有论据。更值得一提的是,据书上说,能成人身本已是极其难得的机会,能投生在中华就更为难得。开始不理解。后来发现中华多苦难,苦难耐乃磨砺精神的唯一出路。磨砺也不是目的,目的还是醒悟。醒悟有大小,有迟早。别着急。
自性起一念惡,滅萬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恒沙惡盡。
朝三暮四:唯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適得而幾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勞神明為一而不知其同也,謂之朝三。何謂朝三?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
只有通達事理的人,才能懂得凡事到頭都一樣,所以他不求能夠師心自用,倒是把自己放開讓平庸之人去用。但凡所謂平庸,也就是指有了用處;只要用了,也就通達了事理;既然已經通達,就能夠有所獲得;若能夠適得其所,也就離道不遠了。修養自我,卻不知其所以然,也就是道。有人花費心神,卻不知道到頭來其實都差不多,這就叫做「朝三」。什麼叫做「朝三」?以前有個養猴子的人餵栗子給猴子吃,說:「早上三升,晚上四升。」猴子都非常生氣。主人便說:「既然這樣,那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好了。」如此一來猴子就高興了。但這種作法其實並無差異,唯一的差別只在於情緒而已,就是這樣。因此聖人會讓是非在自然狀態下平息,這就叫做物與我兩行其便。
家中兄弟子任,总宜以勤敬二字为法,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知风味。
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在莊子看 來 , 人 生 的 苦 惱 、 煩 雜 、無 聊 , 乃 至 生 死 的 境 地 , 都 可 得 到 解 脫 . 把 一 切 差 別 相都 打 破 , 和 宇 宙 萬 物 成 為 一 通 , 說 我 是 牛 也 就 是 牛 , 說我 是 馬 也 就 是 馬 , 說 我 是 神 明 也 就 是 神 明 , 說 我 是 屎 尿也 就 是 屎 尿 . 道 就 是 我 , 因 而 也 就 什 麼 都 是 我 . 道 是 無窮 無 際 、 不 生 不 滅 的 , 因 而 我 也 就 是 無 窮 無 際 、 不 生 不滅 的 . 未 死 之 前 已 有 我 , 既 死 之 後 也 有 我 . 你 說 我 死 了嗎 ? 我 並 沒 有 死 . 火 也 燒 不 死 我 , 水 也 淹 不 死 我 . 我 化成 灰 , 我 還 是 在 . 我 化 成 飛 蟲 的 腿 , 老 鼠 的 肝 臟 , 我 還是 在 . 這 樣 的 我 是 多 麼 的 自 由 呀 , 多 麼 的 長 壽 呀 , 多 麼的 偉 大 呀 . 你 說 彭 祖 八 百 歲 , 那 是 太 可 憐 了 . 你 說 「 楚之 南 有 冥 靈 者 、 以 五 百 歲 為 春 , 五 百 歲 為 秋 ; 上 古 有 大椿 者 、 以 八 千 歲 為 春 , 八 千 歲 為 秋 」 , 那 都 太 可 憐 了 .那 種 有 數 之 數 , 何 如 我 這 無 數 之 數 ? 一 切 差 別 相 都 是 我的 相 , 一 切 差 別 相 都 撒 棄 , 管 你 細 梗 也 好 , 房 柱 也 好 ,癩 病 患 者 也 好 , 美 貌 的 西 子 也 好 , 什 麼 奇 形 怪 相 的 東 西, 一 切 都 混 而 為 一 . 一 切 都 是 「 道 」 , 一 切 都 是 我 . 這就 叫 作 : 「 天 地 與 我 并 生 , 而 萬 物 與 我 為 一 . 」 據 說 這 種 人 , 不 欺 負 人 少 , 不 以 成 功 自 雄 , 不作 謀 慮 , 過 了 時 機 不 失 悔 , 得 到 時 機 不 忘 形 , 爬 上 高 處他 會 不 怕 , 掉 進 水 去 不 會 打 濕 , 落 下 火 坑 不 覺 得 熱 . 據說 這 種 人 睡 了 是 不 做 夢 的 , 醒 來 是 不 憂 愁 的 , 吃 東 西 隨便 , 呼 吸 來 得 很 深 , 他 不 像 凡 人 一 樣 用 咽 喉 呼 吸 , 而 是用 腳 後 跟 呼 吸 . 據 說 這 種 人 也 不 貪 生 , 也 不 怕 死 , 活 也無 所 謂 , 死 也 無 所 謂 , 隨 隨 便 便 的 來 , 隨 隨 便 便 的去 ,自 己 的 老 家 沒 有 忘 記 , 自 己 的 歸 宿 也 不 追 求 , 接 到 呢 也好 , 丟 掉 呢 也 就 算 了 . 據 說 這 就 是 心 沒 有 離 開 本 體 , 凡事 都 聽 其 自 然 . 這 樣 的 人 , 心 是 有 主 宰 的 , 容 貌 是 清 瞿的 , 額 頭 是 恢 宏 的 ; 冷 清 清 的 像 秋 天 一 樣 , 煖 洋 洋 的 像 春 天 一 樣 ; 一 喜 一 怒 合 乎 春 夏 秋 冬 , 對 於 任 何 事 物 都 適宜 , 誰 也 不 知 道 他 的 底 蘊 . 據 說 這 種 人 , 樣 子 很 巍 峨 而不 至 於 崩 潰 , 性 情 很 客 氣 而 又 不 那 麼 自 卑 ; 挺 立 特 行 有稜 角 而 不 槁 暴 , 天 空 海 闊 像 瓠 落 而 不 浮 誇 ; 茫 茫 然 像 很高 興 , 頹 唐 著 又 像 不 得 已 ; 像 活 水 停 蓄 一 樣 和 藹 可 親 ,像 島 嶼 蓊 鬱 一 樣 氣 宇 安 定 , 像 很 寬 大 , 又 像 很 高 傲 ; 像很 好 說 話 , 又 像 什 麼 話 都 不 想 說 . ─ ─ 就 這 樣, 把 他 所理 想 的 人 格 還 刻 畫 了 一 些 , 一 句 話 歸 總 , 這 就 是 後 來 的陰 陽 家 或 更 後 的 道 教 所 誇 講 的 神 仙 了 . 這 種 人 可 以 「乘雲 氣 , 御 飛 龍 而 遊 乎 四 海 之 外 」 。
子 絕 四 : 毋 意 , 毋 必 , 毋 固 , 毋 我 。 絕, 無 之 盡 者 。 毋 , 史 記 作 「 無 」 是 也 。 意 , 私 意 也 。 必, 期 必 也 。 固 , 執 滯 也 。 我 , 私己 也 。 四 者 相 為 終 始 , 起 於 意 , 遂 於 必 , 留 於 固 , 而 成於 我 也 。 蓋 意 必 常 在 事 前 , 固 我 常 在 事 後 , 至 於 我 又 生意 , 則 物 欲 牽 引 , 循 環 不 窮 矣 。 子 曰 : 「 四者 有 一 焉 , 則 與 天 地 不 相 似 。 」
三 年 學 , 不 至 於 穀 , 不 易 得 也 。
計 利 則 害 義 , 命 之 理 微 , 仁 之 道 大 。
天 之 生 物 , 氣 質 不 齊 。 其 有 是 德則 有 是 病 。 有 是 病 必 有 是 德 , 故 馬 之 蹄 齧 者 必 善 走 , 其不 善 者 必 馴 。 有 是 病 而 無 是 德 , 則 天 下 之 棄 才 也 。
甘 其 食 , 美 其 服 , 安 其 居 , 樂 其 俗 。鄰 國 相 望 , 雞 犬 之 聲 相 聞 ,民 至 老 死 , 不 相 往 來 。
弘 大 剛 毅 , 然 後 能勝 重 任 而 遠 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