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大帝说:“行善就像春天时田园里的草一样,虽然看不出它在生长,其实每天都有增长;作恶有如磨刀的石头一般,虽然看不出它在减损,其实天天都在亏蚀。所以祸福都在暗中移转,而迷惘的人则无法察觉。”
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一切种植福祉的地方,都离不开人的心地。”
佛经说:“众生的吉凶祸福,都是由自心所造。”又说:“罪和福二者的运作,所得到痛苦和快乐的结果,都由身口意三业造成,是由心地所感召的结果。”
如果心存瞋恚、邪淫,就是种投生于地狱的业因;
如果心念贪求、吝于布施,即是造投生于饿鬼的业因;
如果心中愚痴、无明蔽障,就是种投生于畜生的业因;
如果执着、我慢、贡高、自大,即是造投生于修罗的业因;
如果能修持杀、盗、淫、妄、酒等五戒,即是种转生于人道的业因;
如果能精修十善,就是造投生于天道的业因;
如果能证悟人生一切本空,即是种成为声闻果的业因;
如果能了知因缘而使本性脱离诸业的染着,就是造缘觉果的业因;
如果能六度一齐修持,即是种成为菩萨的业因;
如果能使心真正慈悲平等,就是造成佛的业因。
如果心念清净,则感得香花莲台七宝行树清净国土而化生;
如果内心染着尘垢,则感得丘陵坑洞坎坷,在浊恶的秽土而受生。
这并非从天而降,亦非由地所生,只是在心动最初那个念头所导致。离开心源的因素,就没有别样东西,会造成这个结果。
所以感应的动机非常微细。善恶的道路至为危险。而其中最难操持把守的就是人心。它接触东西就跃动,或沉沦于深渊下,或飞翔于天空中;随妄念而移转,有时情绪就像凝结的冰,有时像烧焦的火,其中的差距实在太大。
所以古人非常精勤,白天以曾子三省来检视自己,夜晚以杨震四知来惕励自己﹔更从一早鸡鸣而起,就勤奋不懈的行善,莫不时时刻刻以此存心,希望这心镜永远清净明澈。能如此,则善恶行为自己就可作主,而祸福报应自己也可作主,所以天命就可操之在我。因此谈到祸福自召的道理,推究到本源,就是在存心。
—《感应篇汇编》
杨震五十多岁的时候,升官当荆州刺史和东莱太守。在他往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很久以前,杨震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令。为了感谢杨震的推荐,王密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来赠送给杨震。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是了解你的,你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这事。”杨震说:“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人知道呢!”王密只好离去。
杨震家族从杨震起四代人连续担任“三公”职务,代代皆能守住“清吏”之名声。据《后汉书·杨震列传》记载,“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代代“能守家风,为世所贵”。以杨震“四知”典故命名的“四知堂”“清白堂”,遍布各地,在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国都有杨氏后人为纪念杨震所建的祠堂。
不管别人以什么方式,最终的结果是我自己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后果,从而改正错误,就是最重要的。但愿反省能被牢记。不应该对导致自己反省的人产生怨气。要提升自己。控制自己的心念。凡事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自己才可能改变。
一个人如果没能比昨天有更多的美德,那他肯定是白活了。每天都白活,一生就白活。填饱肚子不算美德。
夫为人子者,三赐不及车马。故州闾乡党称其孝也。做子女的,虽然因为做官而被国君赏赐车马,也因为礼制而不去乘用车马,因为怕因此而超越了父母的享用。这样的人,乡里的百姓才称他/她为孝子。做子女的,用度超越父母,属于越礼。礼,并不是指礼节,而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行为规范。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只有人可以循礼而区别于禽兽。-《礼记》
从前,现在,过去了再不来。红红落叶,长埋尘土内。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 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 ——心念,心中想念。经文中没说口念。口念容易流于形式。不结合心念的口念为佛教所禁止:“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来为真如之意。真如不在外不在内,不在文字不在语言。真如在自性。口念无关自性,所以口念多为执相。心念总在摄心,摄心所以得解脱,所以得自在。观自在菩萨也正是观世音菩萨的另外一个名称。自在,自己做主。自己可为心之主,为自在。心为我主,则不自在。(心:贪心、瞋心、痴心。)心念菩萨名号,摄心正念,然后得自在。
张灵甫,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将领。抗日战争时任职于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所属部队,被蒋介石誉为“模范军人”。抗日战争后任整编七十四师师长。1947年5月,在第二次国共内战的孟良崮战役中阵亡,为国共内战中极少数阵亡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之一。
万家岭战役(1938年10月)
张灵甫时任国民革命军第74军第51师第153旅旅长。在这场战役中,他率领部队与日军第106师团展开激战。
张灵甫率领部队在张古山高地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他亲自带队冲锋,腿部中弹仍坚持指挥,最终成功夺取高地,切断了日军的退路。
第74军在战役中伤亡惨重,张灵甫的153旅损失过半,全旅伤亡约2000人。
日军第106师团几乎被全歼,伤亡超过1万人,仅少数残部突围。
- 万家岭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武汉会战中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被誉为“抗战中的台儿庄大捷”。
- 张灵甫因在此战中的英勇表现被授予四等宝鼎勋章,并晋升为第58师副师长。
最后的张灵甫
在1947年孟良崮战役中,死前遗书:
“十馀万之*向我猛扑,今日战况更趋恶化,弹尽援绝,水粮俱无。我与(蔡)仁杰决战至最后,以一弹饮诀成仁,上报国家与领袖,下答人民与部属。老父来京未见,痛极!望善待之。幼子望养育之。玉玲吾妻,今永诀矣! 灵甫绝笔 五月十六日 孟良崮”
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淮南子·主术训》
心是所有法的先导, 心是所有造作的主导, 若人造作身口意恶业,必定受苦报, 一如牛车紧随牛的足迹。-《法句经》
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阴行者必有昭名。—西汉淮南王刘安撰《淮南子》暗地里积累善德的人,一定会有明面上的回报;不作声张积累善行的人,一定会有显赫的名声。
佛教明确反对咒术、仙药、吉凶占卜、寿命和福禄预测:阿惟越致菩萨,一心常念佛道,为净命故,不作咒术、合和诸药、不咒鬼神,令著男女问其吉凶、男女禄相、寿命长短。何以故?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知诸法自相空,不见诸法相故,不行邪命,行净命。-《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七.坚固品第五十六》
世间的怨恨无法止息怨恨, 唯有慈悲可以止息怨恨
挑剔别人的过错,容易忿怒的人烦恼增长,同时,离究竟断惑的境界还很遥远。(《法句经》偈 253)
风吹弱树 风吹磐石
人若追求色身欲乐, 不知摄护诸根, 饮食不知节制, 懈怠不知精进, 必定为波旬 (无常)所毁灭,如同风吹弱树。
人若观身不净,摄护诸根,饮食节制,正信精进, 则魔(无常)不能加以摧毁,一如风吹山石。
摩诃迦罗和小迦罗兄弟俩都是生意人, 有一次在外旅行做生意时, 他们听到佛陀的说法,听完之后,摩诃迦罗就虔诚地出家为比库,小迦罗虽然也出家,但却没有坚定的信念。
出家后, 摩诃迦罗很努力地在墓地禅修, 并观照身体的变化和无常。 最后深入观止, 证得阿拉汉果。相反地,小迦罗对心灵的训练与提升没有兴趣,时时惦着感官的乐趣。
后来有一次,佛陀和众多弟子,包括他们两人,停留在尸舍婆的森林里。这时候, 小迦罗未出家的妻妾们邀请佛陀和众多比库到小迦罗以前的家, 小迦罗因此先回家去安 排佛陀和比库的座次等事,他的妻妾们便趁机说服他还俗。
第二天, 摩诃迦罗的妻妾们也邀请佛陀和比库到摩诃迦罗以前的家, 她们希望也能像小迦罗的妻妾们, 劝劝摩诃迦罗还俗。 供养完后, 她们就向佛陀请求让摩诃迦罗留下来表示随喜,佛陀答应了,就和其他比库先行离开,而留下摩迦罗一人。
到达村子门口时,比库们就向佛陀说, 他们担心摩诃迦罗会像他的弟弟一样, 被妻妾劝解而还俗。 佛陀回答说:他们两兄弟是不同的, 小迦罗沉溺于感观乐趣, 内心弱脆。 相反地,摩诃迦罗脱离感观的束缚,精进,坚定,对佛、法僧迦的信仰十分强烈。
佛陀说内心脆弱的人屈服于诱惑,而坚强的人则不为所动,如磐石被飓风吹而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