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不逆

若有自見罪,自知罪,能悔過者,於未來世得具足戒。善法增長。終不退滅。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戒清淨。心清淨。見清淨。解脫清淨。


枝青以白覆,一輻轉之車,離結觀察來,斷流不復縛。青者,謂戒也。白覆,謂解脫也。一輻者,身念也。轉者,轉出也。車者,止觀也。離結者,有三種結,謂貪、恚、癡。彼阿羅漢諸漏已盡,已滅、已知,已斷根本,如截多羅樹頭,更不復生,未來世{滅}[成]不起法。觀察者,謂見也。來者,人也。斷流者,愛流於生死。彼[阿]羅漢比丘,諸漏已盡,已知,斷其根本,如截多羅樹頭,不復生,於未來世成不起法。不縛者,謂三縛:貪欲縛,瞋恚縛,愚癡縛。彼阿羅漢比丘,諸漏已盡,已斷、已知,斷其根本,如截多羅樹頭,更不復生,於未來世成不起法。

妙湛圓寂,體用如如;五陰本空,六塵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亂;禪性無住,離住禪寂;禪性無生,離生禪想;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

印度有一个小镇,那些人专门捕捉一些猴子,卖给马戏团来赚钱,来维持生活。怎样捉猴子呢?很简单,拿一些木板,做一个箱子,四面都密封,上面留一个很小的孔,很小的一个洞,刚刚够一只猴子的一个前爪伸进去。预先在这个木箱里摆一些花生,一些猴子喜欢吃的东西,之后将这个木箱摆在猴子一定要走的地方。这些猴子一群一群地走过来,一见这个木箱很好奇,去看,看到里面有一些花生很喜欢,马上就用前爪去拿,想拿出来吃。但拿了花生,这个前爪就大了,拔不出来了。这些人就走过来,它也不肯放手,就给别人捉住了,就卖给马戏团。执着了,自己的心有挂碍,有贪心,就会被束缚。

有無量心三昧,無相心三昧,無所有心三昧,空心三昧。云何,長者!此法為種種義故種種名?為一義有種種名?有法種種義、種種句、種種味,有法一義、種種味。無量三昧者,謂:聖弟子心與慈俱,無怨、無憎、無恚,寬弘重心,無量修習普緣,一方充滿,如是,二方、三方、四方、上下,一切世間心與慈俱,無怨、無憎、無恚,寬弘重心,無量修習,充滿諸方一切世間普緣住,是名無量三昧。云何為無相三昧?謂:聖弟子於一切相不念,無相心三昧身作證,是名無相心三昧。云何無所有心三昧?謂:聖弟子度一切無量識入處,無所有,無所有心住,是名無所有心三昧。云何空三昧?謂:聖弟子世間空;世間空如實觀察,常住、不變易,非我、非我所,是名空心三昧。是名為法種種義、種種句、種種味。云何法一義、種種味?尊者!謂:貪有量,若無諍者第一無量;謂:貪者是有相,恚、癡者是有相,無諍者是無相;貪者是所有,恚、癡者是所有,無諍者是無所有。復次,無諍者空於貪,空於恚、癡,空常住、不變易,空非我、非我所,是名法一義、種種味。

貪有量,若無諍者第一無量;貪者是有相,恚、癡者是有相,無諍者是無相;貪者是所有,恚、癡者是所有,無諍者是無所有。

一切法皆是佛法。

一只流浪的狗跑了很远的路,很疲劳,想休息一下,刚好看到一个小小的屋子钻进去,一钻进去就很慌、很怕,为什么呢?四面都看见有狗围住它,屋子四面都是玻璃镜子,所以见到自己的影子之后它很怕,很恐惧。之后它想吓跑其他的狗,它不知道是自己的影子,所以它做一个很愤怒的相出来。谁知道一看,周围围着其他的狗都很愤怒的样子看着它,好像要吃了它一样。哎呀,它更加慌了,想着逃跑,跑、跑、跑,因为太慌张了,找不到出去的路,一直累到自己死了,倒地为止。我们想想,这只狗如果当时见到周围都有这些狗围着,它摇摇自己的尾巴,它所见到的是其他的狗都对它很友善。同样的,意思说我们见到这个世间,不管他对我好也好,不好也好,我们都要对别人好,我们都要与人为善,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所以一切都要欢喜承受,这样降伏自己的瞋恨心。

吾之所見,常見自心過愆,不見他人是非好惡;是以亦見亦不見。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則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見不見,是二邊;痛不痛,是生滅。

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
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若結不斷,則還生此世。

从前有一个人要在一个月后宴客,需要大量的牛奶,所以要在事先预备起来,免得临时缺少供应。他心里想∶“如果把牛奶从牛身上取下来积储,就需要有很大的木桶,而且也应该考虑到把牛奶放在木桶里日子久了容易坏。不如把它放在牛腹里,到宴客那天一并来取,那就既省事,又可吃新鲜的牛奶,不是再好没有了吗?”因此,他就把他所养的那一头奶牛和正在吃奶的小牛分开,也不每天去挤奶了。一个月以后,宴客日子到了,他就把奶牛牵来,正要取牛奶,使客人们尝到新鲜的牛奶,可是不论怎样用功,一滴牛奶也取不下来,当场给客人们讥笑了一顿。當你希望幫助別人的時候,不必等到有時間、有心情、有金錢的時候再做,每一刻都是最好的儲存牛奶的時間,留給小牛應該喝掉的奶,存儲好每天多餘的奶。否则就和那个把牛奶积储在牛肚子里的人一样。

一切行無常,是則生滅法。生者既復滅,俱寂滅為樂。

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痴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身去身來本三昧。

一生不為錢所困的生存之道(题目本身就是着相,還是為了有錢,很执着,尽管如此,如果能明白因果的道理,也许还是值得贴出来,这样大家少很多烦恼,更能理解自己不富有的原因和努力的方向,也更能明白富人富有的原因)日本心理大師教你顛覆舊觀念打造吸金體質—養成財源廣進的習慣—進行神社任務。所謂的神社任務,就是到寺廟添香油錢一萬日幣(約台幣三千元)。選擇的寺廟盡可能是人煙稀少、沒名氣的偏鄉小廟(如果只能到金碧輝煌的大廟宇,也沒關係)。基本上捐獻的金額是一萬日幣;超過當然也很好。這是為了答謝神明,從以前到現在這麼看顧及庇蔭自己的人生,所以,也能以此為參考,決定香油錢的多寡。若是不方便到寺廟的人,奉獻給教會也是相同的意思。但基本上都是無法期待對方給予回報的地方為佳。神社任務的目的,就在於把錢花在沒特別意義的事、無法期待對方回報、被視為是沒意義的行為……也就是怎麼想都只賠不賺的事上。而之所以命名為神社任務,是因為日本人多少都認為自己有受到「神社裡的東西」保佑。至於為什麼要特別選在人跡罕至的寺廟呢?因為我希望最好能選擇到和自己沒有太大利益關係的地方。一萬日幣這麼多!全捐出去給寺廟!而且還不是什麼香火鼎盛的廟!瘋了嗎?就算要捐錢,也用不著捐那麼多錢,在這種毫無意義、浪費、有損無益的事上。一定會有人這麼想吧!說好聽一點,這是「愛惜金錢」的人會說的話。說難聽一點,這種人只是不想吃虧罷了。他們會捐的香油錢最多一次只有十塊日幣( 約台幣三元) 而已,還敢要神明保佑這、保佑那的。破除這種思考模式,就是神社任務的主旨。一定會有人提出:「我哪來一萬日幣啊!」「我沒辦法將這麼多錢都拿去捐獻。」「捐出一萬日幣,那我的生活費就沒了。」而且會這麼說的人不在少數!不過,還是請你把錢掏出來。不是因為「有錢」才捐錢,就算「沒錢」也得捐,因為這麼做,能讓你「有錢」。神社任務就是在化緣。我之所以推薦各位進行神社任務的原因如下:我在二○一○年時開始提供免費團體諮商,原因是我的著作非常暢銷,我想回饋社會大眾,所以提供這項免費服務。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我想,那些真正有困難的人恐怕也付不出諮商的費用。我以為提供免費諮商,就會有許多真的需要協助的人前來。結果,沒想到就算不用錢,不會來的人還是不會來。即使不用錢,不會來的人仍然不會來。他們一定會找出「沒辦法前來」的理由拒絕參與。那陣子,我剛好有機會與諮商界的前輩──澤谷鑛聊到這件事。那時,前輩跟我分享了一則關於釋迦牟尼化緣的故事。化緣一詞,原指和尚托缽,挨家挨戶誦經、求取布施之意。澤谷先生說,釋迦牟尼要他的弟子們,特地到貧苦人家門前徘徊,而不要到富裕之家化緣。因為貧窮的人都認為自己很清寒,所以無法再布施給別人(沒有能力)。也因為如此,這些人永遠無法脫離貧困。釋迦牟尼說,到窮人家化緣以求得布施,也就是拯救這些窮苦人家脫離貧困。窮人之所以無法脫離貧困,是因為認為自己非常清寒、悲慘,所以很難要他們花錢在他人身上。其實,正是因為他們有此想法才會這麼窮苦。因此,向這些窮苦之人托缽化緣,就是在啟發他們布施(=把錢拿來幫助他人)的重要,進而拯救他們脫離貧苦的日子。也就是藉由「先付出」的行為,讓金錢開始流動、循環回來的意思。這番話,對當時的我來說,猶如晴天霹靂般的震撼。前輩真是一席話點醒夢中人;我提供免費團體諮商,等於是搶走別人「先付出」的機會,也就是剝奪他人變富裕的機會。於是,我決定將免費團體諮商改成「自由付費制」(無論多少錢,想付多少錢就付多少錢)的諮商。這樣無論是多麼窮的人、或是為錢所困的人,都可按照自己的心意付錢,接受諮商。為能讓這些人搭上富貴的循環列車,我給他們付出的機會,這是讓那些陷入「沒錢」想法中的人,藉著先出錢(=就算嘴裡說沒錢,還是拿得出錢)的動作,讓自己的受害者心態轉變成「雖然說自己沒錢,其實還是有錢」的想法。無法實踐夢想的人,絕不是因為沒錢,所以無法這麼做;或是因為沒錢,所以沒辦法去做;都是因為不做、因為不付出、因為擅自決定放棄,所以才無法實踐、無法取得近在咫尺的富貴。換句話說,無法變有錢,都是因為自己不伸手取下富足。這些都只是希望你能趕快脫離以前的窮人常識、或是早已根深柢固的金錢觀。即使你無法相信我的理論,還是希望你能去試試看。就算「沒錢」也能付出,會讓你真的變「有錢」;可別等到「有錢」才想要付出。本文授權刊登自 寶鼎/心屋仁之助《一生不為錢所困的生存之道:日本心理大師教你顛覆舊觀念打造吸金體質》——很多人能挣钱,但留不住钱,很多人能留住钱但无法享受到。能留住財富的人是因為他有因果和緣分來承載財富,所以掘金千呎不如一朝醒悟,錢的多少不僅取決於你多麼努力(也就是多麼執著),更關鍵的是你對財富的承載能力(前緣、今世),所以儘量不要枉費精力在「得到」,更應該注重對「緣」的積累。锅大了自然饼就大了,不是你放多少面的问题。而施舍本身就是把锅做大了。——還是執著:p

很多人能挣钱,但留不住钱,很多人能留住钱但无法享受到,我也经常会为股票为房子苦恼,今天突然发现不是挣钱就能解决问题的,问题是能不能承载。其实锅大了自然饼就大了。不是你放多少面的问题。而施舍本身就是把锅做大了。

性这个东西不是一两辈子能变的,七分天性,三分再造。珍惜再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