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諸菩薩各各說已,問文殊師利: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文殊師利曰: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
於是,文殊師利問維摩詰:我等各自說已,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時,維摩詰默然無言。
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
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
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
半醒半醉半神仙;半俗半禅半随缘;
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
常行樂施。常樂於捨。行平等施。
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爾乃應為四眾廣說斯經。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安住是中,然後以不懈怠心,為諸菩薩及四眾廣說是《法華經》。
导演的价值在于把性灵引领至其未曾到达的境界。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与价值观仍然属于同一个境界。人与非人、生命与堙灭、自我与非我...超越了上面的境界。好的电影是用美学的方式演绎哲学,而不是用艺术的手法描写平庸。
流者謂八聖道;入流分者有四種,謂:親近善男子,聽正法,內正思惟,法、次法向;入流者,成就四法,謂:於佛不壞淨,於法不壞淨,於僧不壞淨,聖戒成就。
正如宇宙中没有基本能量的损失一样,没有任何思想或行动没有它的影响,这个影响体现在现在或是将来,可能看得到也可能看不到,可能被感知也可能没有被感知。
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諸佛解脫當於何求?」答曰:「當於一切眾生心行中求。又仁所問:『何無侍者?』一切眾魔及諸外道,皆吾侍也。所以者何?眾魔者樂生死,菩薩於生死而不捨;外道者樂諸見,菩薩於諸見而不動。」
獻縣周氏有一僕人,名叫周虎。周虎被一狐仙愛上,同居二十多年,就像恩愛夫妻一樣。狐仙曾對周虎說:「我修煉已經四百多年,在以往的生涯中,與你有段業緣應當彌補,差一天補不滿,就不能升天。業緣補盡,我就該告辭了。」一天,狐仙喜笑顏開,隨後又自己悲傷起來,對周虎說:「本月十九日我們業緣補滿,就該分別了。我已經為你選好一個妻子,可以下聘禮將婚事定下來。」說完拿出銀子交給周虎,讓他準備聘禮。從此後二人親密纏綿超過以往,常並肩疊股,形影不離。到十五日這天清晨,狐仙忽然起身告別。周虎對她提前告別感到奇怪。狐仙流著淚說:「業緣不可以減少一天,也不能增加一天,至於遲早責可以任隨機遇。我留下三日緣份,是為了再有一個相會的餘地。」過了幾年,狐仙果然再次返回,與周虎歡度三日之後才走。臨行之前狐仙很傷心,悲不成聲地對周虎說:「從此也就長離永別,再也不能相見了。」
緣分都有定數,增減一分也難。
不起瞋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