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钞云:
佛土者,佛之妙性也,众生之真心也。如是心土,还可以相好庄严不。
又云不也者。即善现从理以答之。
何故?自心之土,不在庄严。
何故?为性无相,体等虚空,如何庄严?
何名庄严?答:六度万行。布施、戒、定、慧等一切善法,是皆庄严。
又曰:若染断、常,即非净土。
经云:欲净其土,先净其心。心净故,即净土也。
问心云何净?答:外不染六尘,内无我人,不著断灭,故名净土。
我于其他无分别,故能舍;我爱其他如爱自己,故能慈;我与其他同轮回流转,故能悲;我与其他同佛性,终究解脱,故能喜。慈悲喜舍皆可由无分别处入手。无分别为真心,为佛性。
纪晓岚的堂兄万周说:交河县有位农家媳妇,她每次回娘家时,都骑着一头驴。那驴生得健壮,性情驯良,不用人驱赶便能认路。那媳妇的丈夫忙的时候不能送她,她便骑着这驴自己往来,从来没有出过差错。有一天,她从娘家回来,动身时比往常晚了一点,天色阴沉,没有一点月光,她辨不清东西南北。这时候那驴忽然一反常态,凶暴地乱跑起来,驮着她闯入丛深的高粱地,使她迷了路。走了大半夜,来到一座破庙前,那里有两个乞丐,住在殿廊下。那位农家妇女进退无路,只好与他们(两个乞丐)栖息在同一个殿廊下。
第二天,那两个乞丐把她送回家。她丈夫听说是驴子发横惹的祸,又愧又恨,要把这驴卖到屠宰场去。夜里这位农夫(她的丈夫)梦见有人对他说:“这头驴,在前世做人时,偷了你的钱。你派人追捕他,他奋力逃脱了。你就嘱咐捕役,把他妻子捆来,羁留了一个晚上。他今世托生为驴,是他前生偷钱的报应。昨夜驮着你媳妇闯入破庙,令你悬望不己,这是对你前生拘留他妻子的报应。因果就此了结,你何必又要采取报复手段,结下来世的冤怨呢!”农夫听了,一害怕忽然惊醒。他痛自忏悔,决心不再报复。那头驴,报了前世之怨以后,就在当天晚上,忽然死去。有恩必报恩,有怨必报怨。这是天理,谁也违背不得,逃脱不了。所以,人这一辈子,有人对你好,有人对你不好。都不是偶然的。处处事事,对人都宽仁大度,礼义待人为好。
爱谁、在哪里爱、为什么爱、什么时候爱、如何爱都不是最重要的,有爱这件事情本身是最重要的。—约翰列侬
乾隆辛卯(1771)年春,我(纪晓岚)获赦从乌鲁木齐还京师。走到巴里坤地区,我的老仆人咸宁在马鞍上睡着了。当时大雾弥漫,咸宁的马就和大家拉开了一段距离,又沿着野马的蹄迹误入乱山之中。等咸宁惊醒,已经是失群迷路,不得出山了。咸宁心想,这回人和马非得一块儿饿死在深山里不可了。在乱山耸立中,咸宁偶然看到在一座山崖下,伏着一具尸体,大概是逃亡的流犯,被冻死在这儿。尸背上有一布袋,里面装着干粮。咸宁就取来聊以充饥。因向这具尸体拜了又拜,并祝告说:“我把你的遗体掩埋起来。你若是有灵,请引导我的马找到出山的路。”说罢,就把尸体拉进一处山岩的孔穴里,并用山石堵住了穴口。
之后,咸宁带上那一点干粮,重新跨上马,惘惘然往前走,任凭马自己去选择道路。这样转了十几天,忽然找到了出山的道路。出山以后,发现已经到了哈密县境内了。哈密有一位姓徐的游击官员,是咸宁在乌鲁木齐的时候结识的老朋友,咸宁投奔徐游击,就在他的官署里等我们。我们比咸宁晚了两天,也到达了哈密,大家相见,真有恍如隔世之感。不知是鬼真的有灵,给咸宁带路,或者是因为他有掩埋尸体的善行,神明暗中保护他,或许是他偶然侥幸找到了出山的路口? 徐游击说:“我觉得这应该归功于神的保佑,可以作为对那些掩尸埋骨的人一种劝勉。”
庚午(1750)年四月,(纪晓岚)先母张太夫人病危。临终之前,她对子孙们说:“我听说人在临死之前能和已故的亲属一一相见,现在看来果然如此。幸亏我这辈子还没什么有愧于人的地方。你们活着的时候,家庭骨肉之间要和睦相处,当处处留将来过世后还有相见的余地。”
(纪晓岚)先父姚安公说:“聪明绝顶的人事事都能知道,唯独不知道人随时会死。怀有治国济世才能的人,事事都能考虑周到,唯独不能为身后的事考虑。假如人们都能知道自己随时会死,有些作为就会觉得索然无味而回心转意。假如人们都能为死后考虑,有些作为就会因有所畏惧而中止。可惜许多人都在追求六合(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以外的事,而忘失了该为自己眼前生死的大事设想。
人的平均寿命约为70年。每过一段时间,人本生就离开一部分:每过一天,离开1/25000;每过一个月,就离开1/840。感激每一刻。Hasan al-Basri
维基百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属于出价最高者,广告商或企业巨头。 它属于您、读者、编辑和捐助者。当然,总会有分歧,而且在包容性和消除系统性偏见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维基对中立的承诺是其独立于任何其他互联网群体的特性。因此,维基的全部信息由读者自行编辑,校验和修订。
维基不会从您寻求的知识中获取任何经济利益。维基的全部运营经费来源于捐赠,而提供捐赠的人,是其访问用户总量的2%。这也从事实上佐证了维基自己的理念:知识和信息本该于人类间免费共享。
而今天捐款给维基的你,就是这个理念的捍卫者。
维基的捐款链接:https://donate.wikimedia.org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时候,佛的弟子难陀由于贪恋女色而萌发退道心。
佛对难陀说,如果人能够舍弃淫欲及饮酒,以后一定可以成为无漏果报。就像一个房子,如果屋顶严密,就不会漏雨。
难陀听后还是没有回心转意。
于是,佛带他到一个山洞,看到一只瞎眼的猕猴。佛问难陀,猕猴好看还是难陀迷恋的姑娘好看。难陀说姑娘好看。
佛又带难陀来到三十三天,看到五百天女。难陀问这是哪里。天女说,这是三十三天,还说,佛的弟子难陀,由于修习清净之行,命终之后会来这里,成为她们的丈夫。
难陀听了喜不自胜。佛问难陀,天女好看还是难陀喜欢的姑娘好看。难陀说,姑娘比天女好比猕猴比姑娘。
佛说如果你修习清净之行,就会来到这天上与这些天人相会。
佛又带难陀来到阿昆地狱。难陀见到大锅。心生恐惧。狱卒告诉他,有一个叫难陀的佛弟子,由于修习清净之行,命终生天上,享天福一千年后,再堕落在这里,受锅中煎熬。
难陀听后,明了生死轮回之理,也看到了即使天福也有享受尽的一天,不免轮回,唯有涅槃出生死地,方能脱离苦海。
于是难陀在佛前说,佛之前说难陀修习清净行而生天后与天女结合的事情,他现在不需要了,要彻底舍弃,难陀就此无淫欲、嗔恚、愚痴,证阿罗汉果。
—《增一阿含经》卷第九
《金刚经》云: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禅宗五祖为六祖说《金刚经》,恰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六祖听后大悟。六祖当时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摇动。”
五祖之前就曾说过:“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
当你开始走的时候,路就出现了。
今天是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九月十九)。菩萨历劫修行,出恶浊世,超拔罪苦众生,证菩提道。一佛一切佛,人人皆是佛。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欲界的一顿饭或一条命,正是狐狸与土拨鼠存在于欲界的根本。
鸟都知道扔垃圾,人就更应该懂得清理垃圾,特别是心灵垃圾。及时扔垃圾,心灵更光明。
如果恒河中沙子的数量是N,那么沙子数量那么多条恒河里的沙子就是N的平方。用金银琉璃等七种宝物,充满N的平方那么多个三千大千世界,去布施,获得的福德假如是x。
阅读佛经而悟明真性获得的福德是y。
则,∞.x<y
因为x是有形之物所积累的有限福德,仍然在轮回中;而y是无为福德,真性渐明,善根皆熟,可以脱离轮回,永超生死,则万劫无有尽期之事得有出期。
故经云:财施有尽。法施无穷。财施不出欲界。法施能出三界。
圆觉经云。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一切真如涅槃。圆觉者。妙性也。因圆觉妙性。流出一切真如之法。涅槃之理。不生灭之道。从此而出。
悟明真性为云霄,有为福德为土壤。霄壤之别。
只要有光,即使平凡的你,也可以留下伟岸的身影。
有碍与无碍。赶火车的时候,一个边看手机边走路的人挡住了你前进的路,结果就因为这几秒钟你不得不再等十分钟火车。由此心中生怨气。这就是“有碍”。心识被“耽搁”所产生的烦恼给阻碍了,没有通过这个障碍。消除障碍的方法就是修习慈悲心。如果把这个边走路边看手机的人看作自己,以原谅自己的尺度原谅这个人,就是慈心,就不会有怨气生起,被耽搁了就好比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就做到了“无碍”。行于世间没有障碍,像水和空气。所以《慈心应作经》云:“于上下十方无怨意、敌意,以达无碍。”
欲界中,众生皆有欲望,心为欲望所奴役。色界中,众生皆有色相,心为色相所束缚。无色界中,众生皆有无色相,心因无色相而有相。所以,三界中众生皆因有心而被役使,心不落“无”即落“有”。然真性非有非无,不为欲役,不为色缚,不为无色住。故悟真性者为佛,梵语“佛”,中文“觉”,觉悟真性之意。又称佛为“世尊”,只因欲界、色界、无色界,均未悟至觉悟之地,故称觉悟者为尊。佛虽因觉而尊,然此“觉”又无识而平等。无识,则含沧海于一粟;平等则纳须弥如芥子。
东光人霍从占说:有个富户人家的女儿,在五六岁的时候,晚间出门看戏,不幸被人拐骗到远处卖了。
又过了五六年,拐卖她的人案发败露,供认当年曾用药迷了这个女孩,才将她拐卖。当地官府发公文到女孩家乡询问,她的父母才把她认领回来。
回家之后,她的家人察看她的身上,只见鞭抽的伤痕、杖打的伤痕、剪刀刺的伤痕、锥子扎的伤痕、烙铁烙的伤痕、沸水烫的伤痕、指甲抓的伤痕、牙齿咬的伤痕,真可谓遍体鳞伤,交错如刻画。她母亲心疼如割,抱着她哭了好几天。每当提起她女儿的惨状,她都哭得泪湿衣裳。
这位被拐卖的女孩说,她被卖给这家的女主人,残暴到没有一点人性。那时候,她年纪小,面对那个凶神恶煞,不知如何是好,整天战战粟栗地等死而已。后来渐渐长大,更加忍受不了这种虐待的苦楚,就想自杀一死了之。有一天夜里,梦见一位老人对她说:“你不要自寻短见,你只要经受再烙两次,打一百鞭子,你的业报就满了。”果然有一天,她又被绑在树上受鞭挞,刚打满一百,县里官差就手持文书赶到,把她解救了。
原来,这位女孩的母亲对待家里的奴婢也是极其残酷的。奴婢们站在她面前,无不浑身颤抖,没有一个身上不带伤痕。她只要回头一瞥,奴婢们便个个吓得面无人色。所以神灵就显示报应在她自己女儿身上。但她竟然怙恶不悛,不思改悔。后来她脖子上生了恶疮,终于毒发身亡。她的子孙也从此衰败下来。
霍从占又说:有位官宦人家的夫人,每当她的婢女犯了过错,她并不加于鞭挞,而是命她们脱去裤子,裸露着身子躺在地上。她说,这就像汉代的刘宽用蒲鞭打属下吏役一样,只是为了显示一下对被罚者的屈辱而已。后来这位官夫人得了癫痫病,看护她的人稍有疏忽,她就脱光自己的衣服跳起舞来。
东晋时,六十五岁高龄的法显和尚西天取经,历经千难险阻。来到了古“拘萨罗国”舍卫城祇洹精舍。祇洹精舍大院落有二门,一东向,一北向,这里就是须达长者布金满园买地之处。出东门,北行七十步,有外道女伪装怀孕谤佛处,又有提婆达多生入地狱处。道东有外道“天寺”,名曰影覆。尽管外道的寺庙在东边,而它的影子永远不能遮挡佛讲经的精舍,而世尊精舍却能够影映外道寺。
我们的孩子每次考试回来,我们大声呵斥:怎么答这么少!其实我们大人在修行考试中,卷子的得分,还不如孩子。每个修行人在修行的过程中都有考验。就好像“苍蝇不叮无缝蛋”一样,你的弱点就要一遍一遍的考,一遍一遍的过。
谁给你出考题呢?谁让你动心,谁给你出考题!离你最近的人就是让你动心的人。就像一个螃蟹池中的螃蟹,一个螃蟹想逃离这个池子,旁边的螃蟹一下子就把想出去的螃蟹拽了下来!最后能拽我们的人,永远是我们的家人、亲戚、朋友。街角十字路口卖冰棍的老太太永远拽不了你,因为她不在你的心上。
考验不会以凶猛的恶兽面貌出现,也许她很温柔,也许她很可爱,也许她很倾心。
考什么内容?就是你的贪、嗔、痴、慢、疑!慢——自认为自己有悟性,有修行。疑——不信为疑。
如果修行就是一个答卷的过程,那么这个卷子在一个人没有出生就已经设定好了,而人生就是按照此程序一步步的展开。
我们都知道悉达多太子选好了净饭大王和摩耶夫人做他的父母一样。我们的考卷既然是已经设定好的,那么谁做我们的父母,谁做我们的丈夫妻子,谁做我们的孩子都是定数。因为这就是考题!
其实很多无形是不敢到人世间来的,当他知道他的功德足够回归宙心、极乐世界时,他们宁愿在无形世界里呆着,也不敢到人间趟这个浑水,比如轩辕、女娲、伏羲这些老神;
还有很多修行人,他们宁愿在月球上等待大家一起回归,也不敢到人世间来;
《佛说阿弥陀经》最后讲述了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很自豪地说:“就像我今天赞叹诸佛的功德一样,诸佛也称赞我不可思议的功德,说‘释迦牟尼佛能在甚难之中入世行佛道,真的是难能可贵!能于五浊恶世中得无上正觉,为诸众生说此难信之法。’”说完之后,释迦牟尼佛有些不好意思,因为自己夸自己了么,就又微笑着说道:“舍利弗,你们应当知道,我在五浊恶世以身演道,得成佛果,并为人演说正法,真的是太难了!”
人间就是一个五浊恶世的大粪坑,天人不愿意来,能走的都走了,能离开的都离开了。所以《八大人觉经》中:“愿代众生,受无量苦”,就是指入世。
人间就是一个神魂颠倒的迷魂阵,好多从天上下来的人,都是被父母赶下来的,被踹下来的。所以“罗汉有隔阴之谜,菩萨有入胎之惧”。
人间是一个能量很低的场,好多菩萨都不能在此常呆,来来走走,走走停停。所以释迦牟尼佛在人间只驻足了八十年。
那么我们为什么一次次的来到人间?
有业网弥覆;
有使命需要;
有犯错被罚;
有修行修炼;
有大愿再来;
眼下你我就在这里。
对待考验,唯有心正、心诚、心善、心净之密钥通透!
对待考验,唯有真心无我、造福苍生之心法过关!
对待考验,唯有与师相应、与佛相应之加持精进!———摘自《不受魔不成佛》作者磻溪来
伊熙尔杜(Isildur)将魔戒从索隆的手上砍下,却拒绝将之销毁。此后,伊熙尔杜为奥克所杀,魔戒于金鸢尾沼地处遗失,近2500年后才重见天日。人类能够战胜魔鬼,但很难战胜自己,非常容易迷失。找回自己的方法就是不断的用净水清洗内心。而净水就是佛经,一定是真经而不是伪经(佛灭度后的2500年来,伪经层出不穷)通过阅读真正的佛经,唤醒正念、正觉。不要学Isildur,不但自己被迷惑,还留一个魔戒在人间。
刘香畹又说:有个举人很善于聚财,但为人很吝啬。他妹妹家很穷,当时将近年关,家里已揭不开锅。妹妹冒着风雪走了几十里,来借三五两银子,说好到明年春天用她丈夫做塾师的收入来偿还。但举人以手头紧张为借口,就是不肯借。他母亲哭着为妹妹求情,举人照样推辞。母亲取下发簪首饰交给女儿让她走,举人好像没看到一样。这天夜里,有贼挖墙而入,将他所有钱财席卷而去。他害怕舆论,不敢向官府报案追捕。过了半年,那盗贼在别的县被捉,供出曾偷过举人家的财物,偷去的钱财还剩十分之七。官府发公文来查询,他又因害怕舆论,不敢认领。他妻子爱财,实在忍不住,就暗地派儿子去认领了。举人内心羞愧,闭门谢客半年。
母子、兄妹是骨肉亲情,因为吝啬的原因,竟冷漠得像对陌生人,听了这事令人扼腕愤恨。那盗贼一下子得手,使人感到痛快;失了钱不敢声张,钱追回来又不敢领取,更令人痛快;至于忍着椎心之痛,自己掩盖缺德事,又被妻子败露,缺德事最终还是隐瞒不住,更令人痛快得不得了。颠倒捉弄,如此之巧,难道不是好像有人在摆布的吗!但是能够羞愧而不见客,我还是认为这是对的。就从这一点羞愧之心扩大开去,也是可以做到以孝友闻名的。
拥抱的问世,让人们知道您爱他们而无需多说。比尔·基恩
回答Thank you的三重境界。走在路上,听不同的人说谢谢,也可以听到不同人回答。第一种回答:That’s all right. 直译为“都对”,意译为“没关系”。第二种回答:No worries. 直译为“不用担心”,意译为“不客气”。第三种回答:Pleasure.直译为“很高兴”,意译为“我因帮助你而快乐”。三重境界中,能脱口而出Pleasure 的人需要功力。
严州清谷王姓人家养了一只母狗,生了一只小狗。一天,主人把母狗杀了,煮了一半招待客人。席间,主人把吃剩的骨头丢到桌子下面,每丢一块,小狗就叼起来一块,跑到屋子外面。主人说:“人人都说狗不认得骨头,这回相信了。”饭后散步,主人与客人同到花园,发现小狗把母狗的骨头摞在一起埋上了一层土,自己死在旁边了。主人大惊,于是埋葬了母狗的另一半和小狗,并作文《孝犬记》,从此不食狗肉。此文名为《孝犬殉母》收录于清代陈镜伊《人兽之变》
佛法是随缘法,像一棵树,鸟飞来落在树枝上,树枝就为鸟栖身之地,鸟飞去树也不会挽留。任何强化、强制、引起反感的法都不是正信的佛法,信奉佛法、不信奉佛法都不是佛追求的目标,有是非即偏离正法。所以,一切法不可执着于法相,而刻意避免法相本身也是一种执着。无法可说,无法可得。所以佛说,佛法像船,渡过生死爱河就不再需要船,所以连法本身也是终究需要舍弃的。读经读的是自性,拜佛拜的是本心。
恒王府长史东鄂洛,被贬谪到玛纳斯。这个地方归属乌鲁木齐管辖。有一天东鄂洛从玛纳斯去乌鲁木齐。为了避开酷暑的炎热,他便选定在夜间赶路。半路上,他下马在大树旁稍事休息。这时有个人走来,半跪着向他问好。自称是陈竹山属下的戍卒刘青。因与他谈了好一会儿话。当东鄂洛上马欲行的时候,刘青说:“我有一件小事麻烦你,求你给乌鲁木齐印房官的奴仆喜儿带个信,他欠我三百文钱,你就说我现在处境十分贫寒,让他把钱还给我。”
第二天,东鄂洛在乌鲁木齐印房官处见到了喜儿,把刘青的话转告于他。喜儿听了吓得汗下如雨,面如死灰。东鄂洛很奇怪,便追问他这是怎么回事?喜儿告诉说:“刘青早已病死了。”原来,刘青病死之后,陈竹山念惜他生前办事勤劳谨慎,特赏下三百文钱,交给喜儿,让他去市面上置办些牲礼纸钱祭奠刘青。喜儿知道刘青并无亲属,不会有人陪他来祭奠,所以就把这笔钱侵吞了。原以为不会有人知道。没想到鬼会亲自出面来讨债。
陈竹山一向不信因果。当他得知这件事后,不禁悚然地说:“这件事确实不假。刘青捎来的话,决不是旁人可以捏造出来的。我原以为世人做恶事,最怕的是被人知道了,别人不知道的地方,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今天我才明白,有人认定世间无鬼的这种主见,实在是靠不住了。然则,那些暗中做了亏心事的人,我真的要替他们捏一把汗了。”
天坛石鼓记云。丝毫失度。即招黑暗之愆。霎顷邪言。即犯禁空之丑。天人耳目。咫尺非遥。克告行人。自当省察。
被祝福的人就是在别人看不到的平凡中看到美丽事物的人。—卡米尔·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
人们会忘记您说的话,人们会忘记您的所作所为,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您使他们获得的感受。—玛雅·安杰卢(Maya Angelou)
像育婴堂、养济院这一类的慈善机构,差不多处处都有。而沧州却有个专门收养盲人的地方,名字叫“养瞽院”。他和别的慈善机构不一样,是不属于官府主办的。盲人刘君瑞说:以前有位候补官员陈某,当他路过沧州时,身边所带的路费已经用尽了。他在此地举目无亲,更是无从借贷,思来想去,进退无路,竟想投河而死。这时候,有个盲人怜悯他,倾囊资助这位候补官员。陈某因之得以进京,并得到官职,后来被举荐为一州之长。
陈某居官之后,总不能忘怀那位资助过他的盲人,便亲自带了几百两文银,想效法当年韩信报答漂母之举。但他四处寻访,始终没有找到这位盲人,就连盲人的姓氏名字,也没有人知道。于是,他就把这笔资金捐献出来,在沧州修建了这座“养瞽院”,专门收养孤苦无依的盲人。那位慷慨仗义的盲人,以及这位受恩必报的陈某,都可以称得上具有古道热肠的人。
刘君瑞又说:众盲人在“养瞽院”里,留出一间房子,作为早晚烧香礼拜陈公(陈某)灵位的地方。我(纪晓岚自称)说:“在陈公的牌位旁,那位盲人也应该设一个牌位。”刘君瑞听了很不安,吱吱唔唔地说:“一个盲人怎敢与州官平起平坐?”我说:“如果按照官衔来祭祀,盲人当然没有资格居位于此。但如果是以‘义’来祭祀,则盲人乐于助人的侠义襟怀,和陈某的报恩义举,是相等的,设牌位在那里,又有何不可呢?”这件事发生在康熙年间,而刘君瑞讲给我听时,已是在乾隆乙亥(1755)、丙子(1756)年之间了。当时刘君瑞还能说出“养瞽院”中许多盲人的名字。如今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那“养瞽院”也不知存留兴废了。
《增一阿含经》说:有两件事是下卑凡贱的,一个是贪染欲望,一个是恣情快乐。而成为正觉的法有八个:等见,等治,等语,等业,等命,等方便,等念,等定。这里的“等”就是“正”。因为平等为正,取舍分别为邪。平等为无识,无识为正。
柳宗元说:最极致的法,没有超过佛讲的智慧的。
《楞伽经》说:依智慧观察一切,不落有与无、是与非...等等有分别的见解,就成就了自己觉悟的圣道,就是依靠智慧到达生死轮回之地的彼岸。
《三昧经》说:心不存在识别之相,不住空无,不住存在,不执着于智慧,就是依靠智慧到达生死轮回之地的彼岸。
原文如下:
所謂著欲及樂之法,此是卑下凡賤之法;
云何為至要之道得成正覺,眼生、智生,意得休息,得諸神通,成沙門果,至於涅槃?所謂此賢聖八品道是。所謂等見、等治、等語、等業、等命、等方便、等念、等定,此名至要之道。今我得成正覺,眼生、智生,意得休息,得諸神通,成沙門果,至於涅槃。
柳宗元曰。法之至者。莫尚于般若。楞伽经曰。智慧观察。不堕二边。得自觉圣趣。是般若波罗蜜。三昧经曰。心无心相。不取虚空。不依诸地。不住智慧。是般若波罗蜜。
一切善缘都从第一个善缘开始。在难于发善心的时候,应当努力先发善心。
我按照如下内容听说。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时,天帝向佛请教,为什么说,如果比丘断于爱欲,心就得到解脱,可以达到究竟安稳之地,没有任何忧患,受到天、人的尊敬呢?
佛说,如果比丘听到断于爱欲的这一空法,能够理解无所有之法,就能理解其他一切的诸法,而且能如实地知晓这些法。对于自身所觉知的苦乐之法,或者是不苦不乐之法,通过观察自身,就会明白都是无常,都归于空。在观察不苦不乐等为变化迁易之后,也不生起任何念头。由于没有念头生起,就不会有畏惧。由于没有畏惧,就可以达到般涅槃(寂灭)。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再受后有之身。能如实而知以上这些,天帝啊,这就是所谓,比丘之断于爱欲,心得解脱,乃至究竟安隐之处,而没有灾患,为天、人所尊敬。
节选自《增一阿含经》卷第十《劝请品第十九》。本经叙述佛陀为帝释天解答比丘之如何断爱欲,而心得解脱,乃至于究竟安隐之处。其次为目揵连至忉利天宫测试帝释,帝释即使其观看最胜的讲堂,目揵连乃以神足,使其宫殿震动,帝释乃为叙述礼佛问法之事。最后目揵连再次回到佛前,重请佛说其义。
原文如下:
云何比丘断于爱欲,心得解脱,乃至究竟安隐之处,无有诸患,天、人所敬?”
尔时,世尊告释提桓因曰:“于是,拘翼,若是比丘闻此空法解无所有,则得解了一切诸法,如实知之。身所觉知苦乐之法,若不苦不乐之法,即于此身观悉无常,皆归于空,彼已观此不苦不乐之变,亦不起想,以无有想,则无恐怖;以无恐怖,则般涅槃: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是谓,释提桓因,比丘断于爱欲,心得解脱,乃至究竟安隐之处,无有灾患,天、人所敬。”
有个叫“飞车刘八”的人,他是我(纪晓岚自称)堂孙纪树珊的车夫。他驾起车来,使尽了车把式鞭杆子的威风,用尽了策马驰驱奔跑的力气。路上遇到别人的马车,他都要极力地超越过去才觉得过瘾,因此得了个“飞车刘八”的绰号。
至于那马的体质强弱他不管,马的饲养饥饱他不管,以及如此苦使后,马的生死如何,他也全然置之不问。因此,他经历了若干家主人,被他驭死的马也不在少数。
有一天,飞车刘八驾车送纪树珊到伯兄弟家去,自己空车返回。走到半路时,那马忽然奔跑起来,他一时措手不及,摔下车来,被车轮所轧,倒在马路中。从外表上看,他只是受了点轻伤,但他竟昏迷不省人事。等人们将他抬回家时,已经气绝身亡了。争强好胜的人,最终必然害了自己。不仁不义的人,也必然自食恶果。春秋时代东野稷以善于驾车驰名全国,但他用尽了马的力气,终于在为卫庄公表演驾车时一败涂地。何况刘八只是个驾车的仆夫!他这是自己在毁灭自己的生命,不能说是出于不幸啊!
观察爱、欲。断爱、欲。
最能让人动心的,永远是家人、亲戚、朋友。街角十字路口卖冰棍的老太太永远不会对你的灵魂进化产生影响,因为她不在你的心上。你最爱的人、你最在乎的人就是你在这个世界的最大牵挂,也是吸引你不断来到人间的最大力量。